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时间:2022-10-10 07:01:28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摘要】根据合并高校的耦合及其耦合度的概念,利用协同论的相关观点,构建了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通过该模型可测定出未合并的独立院校之间能否合并以及是否有必要合并,这样就可以避免高校之间的盲目合并所造成的大量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闲置或浪费。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测评已合并的高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及协调程度,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融合,以达到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合并高校 耦合 耦合度 耦合度测评模型

自从1992年原镇江教育学院、镇江广播电视大学、镇江职工大学三校合并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开创了我国高校合并的先河以来,掀起了全国高校合并的热潮。我国高校合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合并来达到资源共享、谋求自身超常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健全学科专业等等。然而,合并的效果因校而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合并都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院校能在合并之后很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的功能。如果高校之间盲目合并,而不考虑彼此之间的差异(如: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及其不可融合性,就很难实现实质性的融合,必然会导致合并效益低下,内耗过大,最终造成1+1<2的后果。因此,高校之间的并与不并以及合并后彼此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可融合性,必须有一个测评的标准或模型。正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通过该模型既可以测定未合并的独立院校之间能否合并以及是否有必要合并,也可以测评合并后新高校内部各子系统的耦合程度及协调程度。

一、合并高校耦合及其耦合度的概念

高校合并后,原各独立院校之间耦合的速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甚至决定着合并高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2所或2所以上的独立院校合并成一所新的高校,在本文中统称为合并高校,而合并前的各高校统称为原独立院校,合并后所形成的新的系统统称为合并高校系统)。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由此可定义合并高校的耦合为合并高校内各子系统(即原独立院校)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相关因素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各子系统的这种耦合的关系,就是合并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子系统内部所具有的各种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

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从协同学的角度来看,耦合作用和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或称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由协同学可知,系统在相变点处的内部变量可分为快、慢驰豫变量两类,慢驰豫变量是决定系统相变进程的根本变量,即系统的序参量。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变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由此合并高校的耦合度可定义为合并高校内各子系统(即原独立院校)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互动程度,其大小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程度。

二、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从理论上讲,高校合并办学应该是可为的,它有利于扩大学校规模,减少重复,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但是能否真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提升学校地位,扩大办学效益,却受着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例如合并高校中的日常工作:教学工作(用字母E表示),科研工作(用R表示)、管理工作(用M表示)和后勤工作(用L表示)等,都会影响着合并高校合并的程度以及效益。高校之间的合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原独立院校之间教学工作的互补,科研工作的交叉创新,管理工作的优化配置和后勤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减少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高等教育成本,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显然,高校的合并,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2个或2个以上的子系统(即原独立院校)合并成1个大系统(即合并高校),目的是要实现1+1>2的功能。但这个功能的实现需要各子系统中各序参量(即合并高校各项日常工作等)的相互良性耦合。现用字母Vik(i,k=1,2,3……n,n≥2,k≥2,下文中如未做说明i和k的取值范围与此相同)表示合并高校中第i个子系统(即第i个独立院校)的第k个序参量。合并高校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人、财、物、信息等交换就是通过这些系统各自的序参量之间的交互耦合进行的,其具体耦合过程见图1。

图1 合并高校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耦合

从图1可知,合并高校中的所有子系统的序参量共有i×k种分布,但各个序参量对合并高校这个大系统朝有序、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是各不相同的。现用Ai表示合并高校中序参量的值;用MAXi、MINi、MIDi分别表示合并高校系统在稳定状态时,其序参量在临界域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用Ci表示序参量的贡献系数,即该序参量使合并高校系统朝有序、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序参量的中间值及其贡献系数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1)

(2)

(2)式所表示序参量Vik的贡献系数的大小表达了该序参量对合并高校系统有序发展的功效大小。当Cl>0时,则序参量Vik具有正贡献;当Ci<0时,则序参量Vik具有负贡献。序参量Vik的贡献系数的性质及大小可用下图2来表示:

图2 贡献系数的图解

从(1)(2)式和图2可知,合并高校系统中序参量Vik的贡献系数的取值范围应为(-1,1),当Ci=1时,表明该序参量对该耦合系统的正效应得到最大发挥;当Ci=0时,表明该序参量与该耦合系统的发展毫无关联,也就是说,该序参量为零贡献;当Ci=-1时,表明该序参量对该耦合系统的发展完全是负效应。通过对合并高校系统的序参量贡献系数的分析,可对打算合并的各独立院校或已经合并的高校在哪些方面影响合并的效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促进合并或统一。

上一篇:关于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对经济案件调查的... 下一篇:新常态下加强教育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