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

时间:2022-10-10 06:50:07

“对分课堂”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

摘要:“对分课堂”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完善学生问题的形成,能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能指导质疑方向,使学生会问,强化质疑训练“对分”下让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思维热情,修正完整“问题”的消化吸收,带动课堂高效运转,使学生善问;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为例,在“对分”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完成对弦长公式的推导,及解析几何思想的“舍而不求”的深入理解,形成问题意识的构建。

关键词:对分课堂 问题意识 构建

“对分课堂”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课堂。

人教版选修2-1的第二章第二节《椭圆》的《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关于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在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并求这个最小距离。教学时先直观,然后用坐标法加以解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运算结果解释几何问题的解析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构建本节问题的铺设。

求弦长是直线与椭圆位置相交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经过前面的铺垫,完成学生用类比提出问题,在求解过程中又再次发现用几何法求弦长行不通,几何法在图中的简捷不具有通性通法,同时求解过程遇到求解方程过程的庞大运算量,几乎无法算下去的地步,完成反思学习,在问题涌现的最佳时空时,体会方程的“解”与“设”的过程,既设而解与设而不解,“设”的形式如何把握,“解”与“不解”的时机如何捕捉是基本而又关键的问题的有效解决,完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也正是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及讨论部分的魅力所在。

三、组织学生讨论、消化吸收、分享成果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消化,相互解决问题的困惑,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探究弦长公式时,除了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A、B,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外,学生都认为应该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析中将问题的核心问题清晰的浮出水面。

四、教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分课堂下产生的问题,更是学生喜欢听、渴求听的教学内容,此时给出弦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完成设而不求的有效教学,对学生来说“如饥似渴”,是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是不变的源泉

教师要以教材槌龇⒌悖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知识框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例题、习题也都是经过专家重重筛选的经典问题。无论是问题本身,还是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都具有一般性和典型性,要熟悉教材并精通教材,注意提炼重要例题和习题所反映的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以及蕴涵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并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类比、引申、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要把握住“变”中的“不变”,切实贯彻“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二)在“对分”下展示学习过程,完善学习能力的提升

类比传统课堂教学与对分课堂的教学,学生消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提出新问题,学生在自主的学习阶段活动中感悟其中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小组讨论、分享中完成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的建立。同时这种由“问题”引发的思维内驱动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在“对分”下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思维热情,完成“问题”的消化吸收,带动课堂高效运转。

上一篇:基于社会嵌入视角的高校教师激励效果提升问题...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精细化管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