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探讨

时间:2022-10-10 06:33:42

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基层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不断提升基层博物馆的建设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61-02

博物馆是传递和继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和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教育和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博物馆建设,提高基层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博物馆以教育推广、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和发展目标,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基层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一)基层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博物馆收纳的藏品和展览品众多,包括从生活用品、艺术作品和各种历史遗迹。通过巧妙的展示和陈列,为广大群众再现了历史场景,加深了群众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认同感。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早在2008年,、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其中,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基层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让更多的群众有机会走入到博物馆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基层博物馆承载着社会教育的功能

一方面,博物馆作为保护和展示文化、自然遗产或遗址的重要公益性组织,主要通过采取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展示和陈列文物来发挥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形式与简单、单一的书本教育不同,博物馆以更贴近历史本来面貌的形式来“重现”历史,给群众以更生动、更直接的触动和教育。另一方面,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吸纳的人群更加广泛和丰富,从幼儿园孩童到老人,从国内的群众到国外友人,各种不同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走入博物馆,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利于更广泛地开展社会教育,达到全面教育和提高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的目的。三是博物馆不仅通过展示和陈列馆藏来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在展览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和爱护历史文物,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人人爱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基层博物馆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

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建设,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要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聚集地,可以从中集中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本国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承载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博物馆通过承办邀请国外展览、赴外展览、互换展览等形式,使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之间通过介绍和传播自身的文化传统,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当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当前,困扰基层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各地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博物馆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馆藏文物少。由于资金短缺,基层文物工作部门的文物征集工作十分艰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被民间收集,文物流失严重,导致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达标。众所周知,馆藏是博物馆的生命所在,只有丰富多样、价值较高的馆藏文物,才能吸引广大群众走入博物馆,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馆藏十分有限,虽然实行免费开放,但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不强,无法调动群众参观的积极性。二是基础设施陈旧。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博物馆建起来但后续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库房、柜架、展示厅等设施经年失修,设施十分简陋,安保措施落后,文物存在损毁和流失等问题隐患。

(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实行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学习熏陶的去处之一。但在开放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是人性化服务滞后。虽然目前有些基层博物馆已经注重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照顾,但人性化服务仍很欠缺。比如只有少数的基层博物馆提供了残障人士通道和休息区等基础设施,针对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数字化读音等设备十分有限。还有一些博物馆在陈列展示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降低了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博物馆里的藏品是无声的,如何更好地展示藏品的术价值,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宣教队伍,宣讲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效果。而目前基层博物馆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人才十分匮乏。工作人员有限,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业务素质水平十分有限。

(三)数字化程度亟需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实行数字化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也丰富了群众的感官和体验,但目前基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认识程度不够。一些领导对数字化建设不重视,数字化系统成了摆设,数字化建设与博物馆业务建设相脱节,只关注形式上的数字化,比如数字化导览、展示等,而忽视了博物馆内部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导致数字化建设没有真正地服务于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形成内冷外热的局面。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博物馆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文物展示、网上展览等,但很多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大多局限于网络页面,页面展示的内容和信息十分有限,没有充分展示出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甚至出现“僵尸”主页,没有定期更新,无法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此外,目前博物馆的数字化局限于信息展示和查阅,网上展览、网络预约等服务和功能尚未开通和完善。

上一篇:苏童“香椿树街”故事中的南方记忆 下一篇:基于女性主义视域下解读《幸福蛋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