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0 06:26:51

拓展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重庆市入境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91年,处于低位运行阶段,每年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在10万人次以下;第二阶段是1985――1997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每年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在大约15万人次左右徘徊;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今,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境外客源增加迅速,全市旅游人数以平均每年13.88%的速度增加,据了解,重庆2008接待入境旅游者8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7.8%。旅游创汇逐年提高,全市旅游创汇年均递增率为15.93%,2008年重庆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达到1.01亿人次,增长24.8%;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61.5亿元,增长26.4%,相当于重庆市GDP的11%。[1]由此可见,重庆市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空间上正在逐步扩大,表明重庆旅游业在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发展旅游业有了进一步的能力。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重庆只有最大限度的拓展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创汇能力

在力争接待旅游人数全面增长的同时,树立效益观念,提高国际旅游创汇能力,是当前重庆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旅游者的总体消费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是指旅游消费中,食、住、厅、游、购、娱及其各自内部的支出比例要恰当,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1)挖掘旅游基本消费中餐饮与游览的增长空间。从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在基本旅游消费中涉及旅游的“食、住、行、游”四方面内容中,目前的重点应从“食”和“游”上提高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因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接轨,行业价格垄断将逐渐被打破,未来旅游交通即“行”方面的消费基本没有增长的空间,而重庆的宾馆、饭店等旅游住宿设施建设也己形成一定规模,行业竞争激烈,所以“住”的方面消费增长空间也很有限。而在“食”和“游”上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的饮食文化,除了自身的麻辣特色外,大江南北的特色菜系也云集于此,因此大有文章可做,目前主要是缺乏对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再加上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行业管理还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餐饮食业在旅游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只要加强饮食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加大市场秩序整顿力度、规范行业管理,入境游客在这个领域的消费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另外,对于“游”的消费来讲,它是反映旅游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目前重庆的旅游产品仍是观光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强,而这方面产生的景点门票带来的旅游收入相对稳定增长空间不大,但随着对重庆文化旅游、修学旅游以及郊区的休闲度假、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游览的消费水平会随之不断提高。(2)提高旅游非基本消费水平。目前,优化重庆入境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消费的比重。“购”和“娱”是旅游六要素中消费弹性最大的领域,也是重庆旅游产业中的薄弱环节。重庆旅游产业中休闲娱乐业的发展还未形成产业化趋势,其核心未摆脱“观光”,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旅游购物消费方面,应抓好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流通三环节。设计调查问卷研究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偏好,继续办好重庆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并且实现各景点旅游商品都有自身的特色,起到宣传促销景点旅游资源的作用。为使商品货畅其流,必须建立和健全旅游商品市场,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建设一批市级和准市级商业中心,有选择的建设一些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反映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购物街。

二、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从全球情况来看,网上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世界旅游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所有旅游交易的25%,而随着网上旅游交易的迅速发展,2――3年内旅游电子商务也将在所有电于商务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因此,重庆要建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健全旅游统计体系和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建立健全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及时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态,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

三、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重庆旅游市场目前存在四大顽疾即为:旅行社违规经营,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时有发生:导游员私拿回扣,欺诈游客:违法经营,黑车、黑导游屡禁不止;景区周边环境问题多。由此引发的游客投诉较多。为此,整顿旅游市场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1)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旅游法规规章体系,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着力整顿“黑车”和无照商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现象,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2)抓紧完善旅游行业接待服务标准。在旅游区(点)、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方面,进一步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严格各项等级标准的实施和评定。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3)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好旅游院校和旅游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岗位培训认证,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幡认证制度和考试制度。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旅游行业队伍,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4)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与管理。加强环境绿化工作,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和优越的旅游氛围;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和个人素质,改善旅游的自然、人文环境,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游客保护环境意识的引导。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98-103

上一篇:企业实行“订单式”培训的利弊 下一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