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影的始祖

时间:2022-10-10 06:12:41

现代电影的始祖

[摘要]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在灵宝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镂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表演艺术,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花。本文追溯了灵宝皮影的起源、发展及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灵宝;皮影戏;继承;发展

起源于中国的皮影戏,它运用的幕影演出原理、表演艺术手段等,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汉代,中国就有了皮影戏。唐宋时期,皮影戏很流行。从南宋开始,中国的皮影戏传入东南亚诸国,此后又远播欧美等地。如今,德国柏林博物馆等至今还收藏有中国古代的皮影。皮影融有古代壁画、帛画、画像石、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剪纸等艺术精髓,当下皮影收藏和研究热在一定范围内兴起。而灵宝的皮影戏在业内具有较典型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我国电影早期的雏形。

一、灵宝皮影源流

灵宝皮影表演艺术起源于清代中叶,关于起源说法有二:一说从陕西传入;一说从京城传入。据岳渡村的李建如(79岁)、程彦时(80岁)、阎立竟(80岁)讲,清代岳渡村艺人阎鹏远、许顺洛曾唱过道情。岳渡村从山西引进皮影后,就组织戏班,四处演唱。阎没有后代,许迁居五亩乡,二人早逝。又据祖传六代的皮影老艺人刘金才和祖传五代的剪纸老艺人杨仰溪讲,道光年间岳渡村一位姓阎的和沟东村一位在京城做官姓杨的,他们告老还乡后从京城带回了皮影,和阎谢村一些退职官员地方绅士组班结社,招收流散艺童学演,轮流在各家举行堂会,自演自娱。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演唱时乐器伴奏仅有三叉板、笛子和四弦,演出的场所也大都在达官贵人或绅士富户的庭院。到了清末民初,这种庭院演唱艺术已发展成为灵宝县民间娱乐的主要形式,特别是民国初年,灵宝一度出现十几个戏班几百人的皮影演唱队伍,遍及涧河两岸和焦村原几十个村子。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这一民间艺术,村里最盛时有五个皮影班,1954年灵宝县成立皮影剧团开始在舞台表演,并新增音响设备,布影道具;1955年参加省文艺调演,获演出二等奖,老艺人刘金才也获个人演出奖;1959年改为“灵艺剧团”,全体演职员工转为全民工;1961年3月由于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灵艺剧团“被迫解散之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继续在民间演唱,“”期间,这种艺术被当作“四旧”批判,把皮影及道具全部没收。使其一度中止,许多艺人偷偷收藏才使部分皮影艺术得以保存下来。

二、灵宝皮影的特点

(一)属道情皮影戏

灵宝靠近华山、亚武山和永乐宫道教圣地,深受道教影响。皮影艺术与道情说唱密切结合是灵宝皮影的显著特点。道情又名“道经”“八仙乐”是道教的宣传工具,它的特点除内容宣扬道教宗义外.使用的乐器都是以八仙的法器命名,如:

鱼鼓,简板传说为张果老所传。

月琴,形如琵琶传说为汉钟离芭蕉扇所传。

碰钟,形如铁笊篱传说为何仙姑所传。

竹笛:传说为韩湘子玉箫所传。

四弦:传说为铁拐李火葫芦所传。

云阳板:传说为兰彩和所传。

道情和皮影结合后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艺人们的地位提高。道情艺人被尊为“八仙弟子”,其祖师在“上九流”的一流佛祖、二流仙中高居第二把交倚,群众不称道情艺人为“戏子”而尊称为“先生”,演出一般都安排在中堂,艺人演出必须是衣帽穿戴整齐,坐姿端正,以示对道教八仙的尊敬信奉;二是皮影表演艺术也更丰富,更吸引人,很快形成广泛雄厚的群众基础。为了适应幕影表现,灵宝皮影戏吸收其他艺术的一些技巧,采取了抽象和写实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它的脸谱与服饰造型形象而生动,夸张而幽默,雕工细致、流畅,四肢灵活,使人赏心悦目。在色彩上,灵宝皮影以红、黄、绿、黑为主,比较简洁明快,同时也喻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黑脸的骁勇、红脸的精忠、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刻制的皮影人物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铁丝连成一体,并绑上竹棍,由艺人们操纵。一般来说,一个皮影人物要用五根竹棍操纵。用来演皮影的屏幕,多是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透亮轻盈。在白幕布后面,艺人们贴近幕布操纵各种皮影人物,不仅要手指灵活,还要说、念、打、唱,同时还要响动锣鼓。

皮影是一种庭院艺术,道具轻巧演出方便,往往一二人操作皮制戏曲人物,外兼配道白说唱白,乐队除吹笛人外亦兼说唱,故一台戏只需十人左右,五六人也可进行演出。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皮影戏的伴奏换成录音配乐,也有两人合伙演出的。由于皮影小巧玲珑,道具轻便。行动方便,不需舞台和车辆拉送,风雨寒暑无阻。适应山区僻乡群众观看,灵宝广袤的山区为皮影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皮影也成为山区人民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轻骑。

(二)品种多样、形式各异

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头关节是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演时能够活动自如。皮影以河北一带的驴皮和西北的牛皮较为著名。

灵宝皮影来路较广,除少量自制外,大都购自全国各地,主要来自陕西。牛皮的、驴皮的都有,各种形象,老少、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戏剧人物主要分生、旦、净、丑,人物头部都是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其中几十件一组的民间《社火》,造型极其生动,充分表现了农村节日社火的热闹场面,尤为珍贵。

灵宝皮影花色品种十分丰富,有保留一百多年的、有新近的、有重彩的、有清淡的,大则三尺,小则不及盈寸,还有配景如“帅帐”“御花园”,亭台楼阁等,都有桌面那么大,大则可折,小则可折叠,便于移动调整,有的粗犷、简朴,有的雕绘精细令人叹绝。许多山西刻影老艺人经常到西车村来“取样子”临刻。

上一篇:浅论电影媒介的艺术特性 下一篇:剖析孙悟空形象的现代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