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10 06:03:08

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沙坪坝区2005-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5-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沙坪坝区麻疹疫情开始回升,2007年麻疹疫情大幅上升,报告发病率为32.25/10万;2005-2008年麻疹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率城区高于农村(χ2=6.959,P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控制措施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经济园区,人口84万。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运用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2005年麻疹疫情开始回升,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达32.25/10万。为了掌握沙坪坝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现将该区2005-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监测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MSS),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

1.3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麻疹监测系统软件,SPSS.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疫情特征

2.1.1 流行强度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共发生麻疹病例450例,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07年麻疹发病率最高,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42例,发病率为32.25/10万。2008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1例,报告病例数比2007年下降了54.13%(表1)。

2.1.2 时间分布 2005年麻疹发病以4~7月为高峰,2006年麻疹发病有两个高峰,即4~7月和11~12月,2006年年末麻疹发病有翘尾趋势,2007-2008年麻疹发病均以1~7月为高峰。2007年每月均呈现较高的发病水平,2008年8月以后麻疹报告病例数迅速下降。

2.1.3 地区分布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城区麻疹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2005-2008年城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17例,年均发病率为19.13/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8.94/10万、7.55/10万、37.29/10万、16.65/10万;农村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为9.52/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4.11/10万、3.71/10万、24.38/10万、11.86/10万(见图1)。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9,P

2.1.4 年龄分布 2005-2008年

2.1.5 流动人口 2005-2008年沙坪坝区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为171例,发病率为28.67/10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高校。本地人口病例数279例,发病率11.69/10万,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39,P

2.1.6 免疫史 2005-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450例,其中≥8月龄病例338例。在≥8月龄的病例中,接种麻疹疫苗“零” 剂次184例,占54.44%;免疫1剂次51例占15.09%;≥2剂次9例占2.66%;免疫史不详者94例占病例总数27.81%。2005-2008年8-12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共85例,其中无免疫史76例,占89.41%。

2.2 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免疫接种 沙坪坝区是文化区,近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沙坪坝区教委相继成立8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另有7所小学提供政策优惠,收读较多的农民工子女,2007-2008年对全区176所幼儿园、小学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2008年5~6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3 讨论

3.1 麻疹发病原因分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2007年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采取各种免疫措施后发病率有所下降。疫情资料分析表明,麻疹病例多集中在4~7月份,即以春夏季为主,与田兴国[1]等报道麻疹以春秋季发病为主不一致,这可能与重庆市地区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有关。

从地区分布看,2005-2008年城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低有关。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和流动性增加了感染机会,流动人口居住和生活条件差,预防保健意识淡漠,免疫状况差,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是城区麻疹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从发病年龄看,

由于近年来流动儿童的不断迁入,免疫空白人群逐渐积累,使免疫屏障的保护力下降,免疫空白人群麻疹发病率高,是麻疹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有流动儿童借读的公办学校尤为明显。有的麻疹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却依然患病,可能和疫苗冷链管理、接种针次或麻疹疫苗接种操作等有关。

3.2 控制措施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计划,卫生部2006年11月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目前沙坪坝区麻疹疫情处于上升趋势,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保护易感人群。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主要是依赖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工作。应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规范地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并进一步加强培训,保证常规免疫工作规范、高质量进行;②切实加强流动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城区、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等薄弱地区针对流动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常规免疫工作,切实提高麻疹疫苗8月龄初种、18月龄复种的及时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流动人口预防保健意识,提高预防接种自觉性;③继续加强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作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消灭免疫空白人群,提高人群整体麻疹免疫水平;④重视成人麻疹预防接种工作,建议对高校学生和育龄期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⑤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调查,针对当前高发的麻疹疫情,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调研分析,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应急群体性接种、局部强化免疫,避免疫情蔓延;⑥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接种人员应严格掌握疫苗储存、运输及疫苗接种操作规范,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合格率。

参 考 文 献

[1] 田兴国,金宣华,褚彪.六盘水1997-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2):32-33.

[2] 李显勇,郑 燕,苏尊玮.内江市2005年1月-2007年6月麻疹疫情分析.中国感染控制,2008,7(12):96-98.

[3] 余文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37-341.

上一篇: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医院校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