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2-10-10 05:55:31

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摘 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而实践表明,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可以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个体优势智能的发展,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个性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活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93-1

一、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用“新”激趣:初中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更容易引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挖掘教材的新意,适度重组教材,使每个课堂充满新鲜感。例如,讲解文件夹的管理时,把文件夹比喻成小房子,建立文件夹即造房子,管理文件夹中的文件则是整理房间。学生觉得很新奇,课上总是跃跃欲试。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想法来命名文件和文件夹,真像给房子装修呢,笔者在他们稚嫩的思想中看到了张扬的个性。

以“情”激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教师要想办法去触动学生的“情弦”。学生动了情后就有了情趣。有了情趣,课堂就活了。讲解“制作作品―图文混排”这一章节,笔者设计了“制作精美贺卡”这一主题。在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了几张贺卡,这些贺卡有送给父母的,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有送给朋友的,感谢他们的友爱之谊;有送给老师的,感谢他们的教导之情。背景音乐是“感谢”,让同学们再次想起父母和老师的恩情、朋友的友情,同时提问他们:“当我们的父母、老师,还有我们的朋友在节日里收到这份由我们亲手制作的礼物时,试想一下,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种心境呢?”同学们纷纷说出感想,这些感想无一不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想象,同时,课堂气氛也出来了。

二、因材施教,激发个性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创作潜力未能得到较好开发。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多渠道并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如在教学《班旗设计――自选图形》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应用Word自选图形为班级设计一面班旗,在校运动会中展示。班上有个女生酷爱绘画,对计算机操作却毫无兴趣。笔者就安排这位学生手绘了一幅设计图,并在课堂伊始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讨论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自选图形制作,自选图形制作对比手绘的优势在哪?在讨论得过程中这名女生开始感觉计算机设计图片有更多的优势。笔者课后让她总结时,她从造型变化上,色彩配置上,技法表现上都能创造出传统“手绘”无法表现出来的效果,她个人感觉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一样神奇。

由于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水平处于不同的层面,因而因材施教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分层提高。在讲授Word文档排版时,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教他们样式的使用,而程度一般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格式中的“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等选项的使用。在老师个别指导上机操作时,可以让会的同学去帮助不会的同学,不想问别人的同学可以观看视频(老师课前利用Flash cam制作好本节课的操作视频,已经分发到每台计算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三、任务驱动,导向个性化学习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还要有参与的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性,我们知道,“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在《自选图形》的课程中想让花朵的五片花瓣拼接完美,却越移动越不和谐;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一旦成功,收获的喜悦、成就感油然而生。考虑到:“我不能白做,得把作品留下,留在我的硬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整节课没停手,充满活力,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接下来还有其他课,小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鼠标,“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还须加强教师个人修养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助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发展教育。在学校,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课堂,是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力量是教师教育的力量,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则在教师的个性。为此,只有教师把知识与自己生活、情操、个性、融为一体,加强自身修养,用全身心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以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个性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形成。

上一篇:兴趣,是飞向智慧殿堂的翅膀 下一篇:海通证券加码互联网金融:麦子金服获海通创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