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10 04:34:29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对于检验专业的课程而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环节运用的效果不佳。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为切入点,在实验课程中引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来探索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顺应社会需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87-0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融合了多学科、多技术等独特应用价值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1]这也给医学检验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对现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各医学高等院校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仍以验证性、简单性、重复性实验为主,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验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现在医院的检验科、独立实验室对检验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要懂得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更是要具备实验方法的建立、评价和选择的创新型高级人才。因此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社会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教师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经过多届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全国各医学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在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环节均有不同的改革措施与举措,如尝试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新的教学形式,但范围有限。[2] [3]尤其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模式还基本停留在对理论课进行理论验证阶段,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从实验线路的确定、实验步骤及设计到实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基本都由带教老师全权,形成一种“教师讲授原理、灌输临床意义,学生按程序操作完成实验报告”的模式。这种模式让学生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4]如何充分利用实验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课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实验的类型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性、验证性实验的水平上,而要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做到既要有基本实验的训练,又要有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创新思维等适应科研工作的实验,即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三、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打破目前普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思考、教师辅导”的新格局。在实验授课实践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研究者”身份,建立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5]改革中将部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通过在各个实验的原有课前讲授中加入“实验设计思路与目的”板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逐步习惯对各个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思考;第二环节,在前部分的学习基础上,开展自主性实验,只告诉学生相关的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然后给学生一个病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申领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得出实验结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病例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致力于专业技能和科研基本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通过这样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方便改革的进行,教研室组织编写了该门课程新的实验教程,在其中加入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糖尿病的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综合病症的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上述的模式进行大量的探索实践。如在“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实验设计思路与目的”板块,以病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乙醇性肝损伤等)介绍将学生引导到实验项目中;其次将学生分成4至5人一组,让每个组的成员进行PBL讨论,分析不同的病例情况,做出初步诊断,制订实验设计方案,进而根据《实验教程》限定的试剂、器材选择实验方法,分组汇报结果;再次教师审阅评价及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学生申领试剂、器材后自主完成实验内容,汇报最终诊断结果及依据;最后教师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评估表”给学生打分并总结实验。

四、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探讨

一种实验教学的模式是不是真的有效、是不是真的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还是要通过结果来反映。[6]通过对在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的改革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多学科的知识,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推广。我们还通过教师的评价、实习单位的评价以及学生就业率等几个指标对实验课教学效果进行了考核。[7]尤其是通过指导教师的评价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这种新模式的实验教学兴趣较大,通过全面、系统、独立掌握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明显提升,期末考试时,学生们的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这种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参与教改的学生就业率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86.7%、93.5%及98.8%。调查问卷具体结果见表1。

五、结语

实验课程的综合改革符合临床检验工作实际,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知识。将实验环节与临床医学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医学实验室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可激发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虽然这一改革从实验准备到操作到结果分析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表面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一实验课在不同教室进行不同的实验项目,促使教师必须预先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更要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更佳途径,这些对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注 释 ]

[1] 杨虹,李智,盛红华等.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90.

[2] 姚群峰,宁勇.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新变化[J].检验医学教育,2011 (3):1-3.

[3] 程曦,金家贵,王跃.我国检验医学专业现状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11):2072-2073.

[4] 张锡钦,刘文伟,罗云星.高等医药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2):182-184.

[5] 郑家茂,张胤.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08-112.

[6] 郭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4):153-154.

[7] 韩学波,廖国玲,杨华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操作技能评价体系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 2011(9)14-17.

上一篇:高校图书资料系统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应有的作用... 下一篇:装载与挖掘机械课堂模式改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