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孝感市企业严重缺工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0 03:41:28

对当前孝感市企业严重缺工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孝感市企业当前出现较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角度分析,主要是企业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环境差、用人观念落后、对外宣传不够等。从市场供应角度分析,主要是应聘者没有相应的技能、素质低,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等。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必须从该市人力资源供求两个方面着手,针对原因多管齐下。

[关键词] 用工短缺 原因与对策 企业管理

孝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开展了一项面向孝感市直、开发区、孝南区、汉川等地的89家企业的用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共需员工26800人,缺工6100人,平均缺工率达22.8%。其中,从企业类别来看,用工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纺织服装、餐饮服务、机械制造和建材加工类,平均缺工率超过了35%。从岗位来看,缺口较大的主要是普工,占总需求的52%;其次是技工,占总需求的39%;其他就是管理岗位,占需求的9%。目前,这种严重的用工缺口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到该市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影响到该市的投资环境。因此,全面科学分析导致该市企业当前严重缺工的主要原因,并相应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有效解决该市企业当前用工短缺问题的关键。

一、导致该市企业当前严重缺工的主要原因分析

1、从企业方面分析,我们以为,导致当前用工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资水平低,对应聘者没有吸引力。据调查反映,平均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企业,缺工率达35%;平均月工资在1001-1500元的企业,缺工率达25%;平均月工资在1501-2000元的企业,缺工率达18%;而平均月工资在2501-3000元的企业,缺工率为8%。这说明企业的工资水平与缺工率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二是工作时间长、环境差。据调查反映,部分日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甚至达12小时的企业,不仅招工难,而且在职员工的流失率也很高。如:该市某纺织企业近三年多来每年流失的员工数都超过了招聘的员工数,年平均缺工率达25%。三是企业的文化生活严重缺失。工人每天重复着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热情不再,离职情绪也随之高涨。四是企业用人观念落后。如:很多缺工企业管理者都把员工简单地看做是用技术和体力换工资的劳力,没有把员工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来加以重视和管理,工作中对员工只管使用,不管保护、开发和提升。企业对员工缺乏感情,员工自然也就不愿为企业服务。五是企业对外宣传不够,以致社会及求职者对企业及其用工需求缺乏了解,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员工,另一方面,本地的大量劳动力都流失到外地就业。有资料显示,该市不仅每年有100多万人外出务工经商,同时,该市作为职教大市,每年新增毕业生约2万多人,其中90%以上的都到外地就业去了。

2、从市场供应角度分析,导致当前企业严重缺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应聘者绝大多数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下岗再就业人员,他们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二是对于应聘者中的少部分各类大中专毕业生,他们虽然综合素质较高,能较好满足企业工作要求,但他们却往往对自己将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希望工作内容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希望工作有良好的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发展空间,等等。而这些又恰恰是该市许多缺工企业在管理上所忽视的。三是相当多的年轻人都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本能的向往,,特别是对那些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希望自己能到那里去走走、看看,以增长见识,到当地去就业就成为他们走出去的自然选择。

3、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促成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该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2009年被确定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以来,该市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出现急剧增加。有资料显示,仅2010年,全市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达59个,合同引资112亿;2011年,又签约42个项目,合同引资143亿。伴随着各类企业在该市纷纷落户、开工、投产,对该市劳动力资源也形成一种“井喷式”刚性需求。二是近几年来物价不断上升,居民生活成本也随之不断提高,就业者对工作报酬的要求也自然会不断提高。低工资水平已不能满足就业者的基本生活,也就自然成为他们放弃选择的或有条件时选择离职的充分理由。三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们在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注重自己的文化建设、不关心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企业出现招工难和留人难的现象就不能理解。

二、解决该市企业当前用工严重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1、企业方面,主要是要从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从薪酬设计、工作环境条件、内部管理制度、职工文化生活、对外宣传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建设与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对外形象,从根本上消除招工难和留人难的症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科学设计员工的薪酬体系,用合理的薪酬吸纳人和留住人。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既能有力吸引社会上优秀人才来本企业工作,又能保证企业现有员工安心于本企业工作,还能对企业成员产生尽可能大的激励作用,促进员工能力的不断开发。当然,在设计薪酬水平时,应综合考虑岗位因素、员工技能因素、人力资源市场情况、本地的生活成本、企业的支付能力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即员工薪酬要直接与其工作的价值、绩效贡献率、员工的价值挂钩,以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还要参考人力资源市场的薪酬水平,使其有利于增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还要适当考虑本地的消费水平和企业的支付能力,满足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二是规范企业工作制度,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用环境吸纳人和留住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员工的权益,主动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如:自觉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设计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坚决杜绝连续超时工作现象的发生,尽量控制和减少特殊原因导致的临时加班。另外,不良的工作环境条件不仅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和身心健康不利,还会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企业安全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员工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问题,并将其纳入工作改进计划,牢牢抓在手上。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吸纳人和留住人。具体如:努力培育企业精神,形成企业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加强职工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以厂为荣的自豪感,从而教育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努力。

2、职业院校方面,主要是各专业教师应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精神要求,积极主动走出校门,走进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探索服务行业企业的途径和方式。一是与该市企业建立较紧密联系,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主动向企业介绍本校各专业毕业生的供应情况,努力寻求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通道。二是积极寻求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如: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用工的季节性特点,灵活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专业老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帮助企业开展管理和技术问题诊断,指导企业规范管理、进行技术改进等;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等等。三是积极与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开展以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转换能力,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

3、政府部门方面,主要是加强有利于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体如:建立开放的本市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并且与全市以及周边各职业院校网站建立友好链接。该网站应适时免费为本市企业和求职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帮助本地企业和求职者实现网上招聘、应聘,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方便、可靠的信息共享和人力资源供求对接平台;不定时多渠道广泛宣传本地企业。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全面宣传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本市企业的建设、经营发展和人员需求等情况,引导社会人员关注本市企业,积极来本市企业就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培训服务力度。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为该市企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员工后备军,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状况。如:与本地职业院校及企业合作,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师数量和质量;根据该市产业布局、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和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大培训服务范围,增加培训服务对象数量等。四是切实履行劳动监察职能,促进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帮助企业建设良好的用工环境。

总之,孝感市企业当前出现较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市企业招工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必须从该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两方面着手,针对原因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切实创建有利于该市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的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

潘艾华(1966年-),女,湖北云梦人,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与企业管理。

项目名称:

湖北省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武汉城市圈企业管理现状与发展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课题编号:2010B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浅议基层支行如何开展合规风险管理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