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典型宣传的创新

时间:2022-10-10 03:23:19

新时期典型宣传的创新

时代孕育典型,典型反映时代。各类先进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是党的路线方针的实践者,是鼓舞和教育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加强人物典型宣传的创新,才能增强典型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的教育引导功能。中共衡水市委于2006年结合时代精神,成功地策划并组织了林秀贞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在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他们探索总结的典型宣传工作规律以及创新工作方法,对于新时期做好典型宣传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在典型的选择上要坚持“三注重”

宣传人物典型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一定要与时代精神合拍,这就是典型人物的宣传价值所在。选择什么样的典型来宣传,首先,应该从工作大局考虑,从他的宣传价值来考虑。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鲜明的个性特征,揭示时代主题,反映人民的呼声。以人为本是典型选择的基础。近期我们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受众对典型宣传的信任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66%的被调查者认为典型宣传的主要问题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或很少有缺点”; 59%的认为局限在政治的层面上;53%的认为“大话、空话、套话多”; 33%的认为“对典型人物的时代特色挖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宣传对象时要改变过去的一些陈旧观点,真正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来选择典型。衡水市委在选择林秀贞典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了平民化、大众化和社会化。首先注重了“平民化”。把“平民化”典型选择和推介出来,使每一种社会人群都有“自己的标杆”,这是他们选择林秀贞典型的新视野和新取向。二是注重了大众化。选择推出林秀贞这一典型的基准是:让人们可学能做。林秀贞是伟大而平凡的,伟大其精神,平凡其地位。一名农村普通党员,并非手握重权,也不必放眼千里,帮助的不过是身边乡邻,殚精竭虑谋划的,也只是衣食饱暖、行走方便这样具体实在的问题。林秀贞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影响、带动一村人、一乡人,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正是因为她的先进性,她的荣辱观,她全部的道德追求和不浮夸于言辞而只落实于行动,而且是一以贯之三十年的行动。林秀贞的精神力量揭示出来其实很简单: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是一个不畏缩于奉献的人,她是一个时刻体会得到民生疾苦的人。这样的典型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你想学想做,随时都可学可做。三是注重了社会化。衡水市委选择推出林秀贞这一典型的社会意义在于:正己、正干部、正党风。实践证明,林秀贞的事迹传扬开以后,被深深打动的人们拿她作对比,有意无意地,衡量着自己和他人。而被老百姓拿来对比最多的是身边党员和领导干部,是社会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政府”。如果每个党员、每位干部都是这样的人,老百姓将不会再有更多的苛求,全社会和谐也并非是件难事。

启示之二:在典型的推出上要实行“三步走”

林秀贞典型的推出采取了“三步走”的运作方式。第一步是“试验”。发现了林秀贞典型后,首先在本地部分媒体进行了宣传试验。这一步主要是媒体行为,宣传主管部门主要是将媒体宣传推介的典型纳入资源信息库,并密切关注。第二步是“测试”。部分媒体对林秀贞典型进行试验后,宣传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收集了社会和群众的反映,主要方式是召开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并通过网络收集网上舆情等,对反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又拿到更大范围的群众中去讨论,测试这一典型在广人群众中的认可度。第三步是“推出”。在收集反映后,发现林秀贞典型受到了人们普遍公认、引起广泛共鸣,于是宣传部门按规范的程序和规格,采取了统一组织、立体行动、集中推出的方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

启示之三:在典型的报道上要做到“四创新”

采取什么形式宣传报道典型,往往直接影响到典型的宣传效果。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林秀贞事迹的报道,感觉到林秀贞典型的成功推出在宣传报道中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报道形式新。在林秀贞的典型宣传中运用了多种新闻体裁,形成了消息、通讯、评论、图片、漫画等组成的立体宣传格局,多角度介绍先进人物,使典型的形象变得十分丰满。常言道“孤掌难鸣”,一个典型要宣传得有声有色,在一定范围内打响,光靠一家新闻媒体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重大典型,一定要组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统一行动,通过各种媒体的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使这些典型真正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林秀贞典型的成功推出就是采取这种方法,从地方到省再到全国,最后形成了全国几十家重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应。二是报道内容新。林秀贞典型报道克服了以往精神生活的“无欲”,物质生活的“无助”现象。先进典型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思想上有杂念,观念上有误区,精神上有需求,这才是正常的。报道中有林秀贞的精神追求,也有精神和物质的回报,例如:呆傻老人在她得病时知道守护,她照顾过的老人要下辈子变鸡给她下蛋,在她的工厂遇到困难时有政府组织的关心,他人的支持等,使文章内容更新鲜脱俗,使报道更加可读。三是文章标题新。例如:“党员闺女”、“党员大姐”、“党员妈妈”等亲切的标题,使报道标新立异,更深入人心。四是报道语言新。通过语言创新,人物形象愈加生动丰富,例如:“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等精辟的描述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启示之四:在典型的宣传方式上要做到“三结合”

衡水市委在宣传林秀贞这一重大典型时,在组织新闻报道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十项工程”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即下发了向林秀贞学习的决定;组成了林秀贞事迹报告团并创新报告会形式举办了多场报告会;制作编印了介绍林秀贞事迹的光盘、录音带、图书;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如诗歌、故事、节目、剧目;编排了评剧和一些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文艺节目;制作了介绍林秀贞事迹的专题片;制作刊发了学习林秀贞活动的图片、动画片、连环画;制作了配乐广播剧;拍摄了电视剧;召开了林秀贞精神理论研讨会等。从而产生了全面覆盖、多层渗透的良好效果。从 “十项工程”的策划和实施中,可以总结出宣传方式的一些规律,这就是宣传方式的“三个结合”。一是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在宣传典型中,新闻媒体是首当其冲的先锋。但在媒体打响后,社会宣传包括文艺、出版都要跟上。媒体的优势是覆盖面大,造成视听上的冲击力;而社会宣传的长处是拓展深,造成思想上的冲击波。两类宣传相互配合,就能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媒体传播与受众者相结合。媒体传播典型的接收者是人民群众,要使这一传播有效,就必须想办法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引导人们参与的方式很多,例如:在网上开辟论坛、设置热线电话、利用短信、参与文艺演出等,以敞开吸引受众参与的多种渠道。三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先进典型动人的事迹能让人激动,可贵的精神则能产生长期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宣传典型时,既要注意真实地宣传典型事迹,又要注意挖掘典型精神内涵,把感性升华为理性并贯穿于宣传报道、事迹报告、文艺作品等各个环节中,从而产生多维覆盖、多层渗透的良好效果。

[本文系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07年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7029)。]

参考文献:

[1].《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中国记者》2004.1。

[2].刘采萍:《一个“草根典型”的启示》,《燕赵都市报》2006.8.29。

[3].李湘舟:《关于创新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探索与研究》。

[4].中共衡水市委:《关于开展向林秀贞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王金刚、石巴丰:河北衡水学院。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更加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