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实力的构成

时间:2022-10-10 02:42:08

企业软实力的构成

企业软实力架构由纵横两轴组成,横轴是企业软实力价模公式,纵轴是企业软实力金字塔模型,由此就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特有的“1+5+4”力量体系。

世界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衍进,都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推动。每一次世界格局陷入僵局之时,必然引发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等方面的新的生态重构,由此就必然兴起一种新的推动力主导前进的潮流,而这种新生力量会随着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的觉醒和普及,像流水一样绵绵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绽开出朵朵新鲜的浪花,而这些浪花又会顺势汇集,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席卷世界的新生浪潮,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这种顺势而动的力量,就是我们所要接受的新思想,称之为软实力。

软实力之于国家,谓之国家软实力;软实力之于地区,谓之地区软实力;软实力之于企业,谓之企业软实力。所谓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以核心价值为准绳,遵循规律,把握趋势和商机,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以特有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持续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持续进行改造、变革、创新,持续实现增值盈利,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总称。

企业软实力架构由纵横两轴组成,横轴是企业软实力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核心价值+商业模式;纵轴是企业软实力金字塔模型,即塔身和塔基,塔身部分的企业软实力按照由下向上递升的顺序包括五个层级: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塔基部分的企业软实力包括四个基础力:学习力、专注力、协同力、执行力。横轴价模公式是企业软实力的灵魂,贯穿于企业软实力运作全过程。纵轴金字塔围绕价模公式发力,四个基础力是企业软实力的辅助部分,五个层级力是企业软实力的主体部分,价值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高形态。一个价模公式,五个层级力,四个基础力,由此就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特有的“1+5+4”力量体系。

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的横向构成

为了阐述“企业软实力=核心价值+商业模式”这一价模公式,我们引入“混凝土模型”。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混凝土模型”与企业实力相关要素的比对如下:骨料――企业硬资源;水泥浆――企业软资源;水泥浆填充骨料间空隙――企业软资源作用企业硬资源;形成坚强的整体――企业核心实力;配比――企业核心价值、行为准则;混凝土模具――商业模式;凝固反应――企业软实力对企业硬实力的作用。

在“混凝土模型”中,水泥浆等软资源通过配比形成可以整合骨料等硬资源的软实力,硬资源通过配比与软资源发生凝固反应形成新的硬实力,而通过凝固反应即企业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作用,达到软实力与硬实力融于一体,持续形成坚强的整体,就是企业核心实力。混凝土模具就是运作软资源和硬资源的平台,即商业模式。企业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作用,最关键的要素是核心价值和商业模式,其中核心价值代表企业的个性基因,是永恒不变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创造的整合资源的程序和方法,是随需应变的,需要持续创新。

由“混凝土模型”的模式可知,企业实力有两种表达: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代表资源性企业实力,即企业拥有现实资源及能调动的潜在资源的总量。“软实力×硬实力”代表能力性企业实力,即企业将软实力与硬实力持续结合,不断创造先进硬实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独特能力。在核心实力中,硬实力只是企业运用软实力整合、改造、创新的对象,软实力则是核心实力的灵魂,是拉动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引擎。

从“核心实力=软实力×硬实力”来看,软实力相当于一个动态的配比系数,这个系数越大,企业核心实力也就越强。这个系数是动态的,说明企业软实力在持续积累,不断变化,一旦软实力减弱,企业核心实力就呈萎缩的态势。

价模公式所定义的“核心价值”,是企业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为自己创造价值。价模公式所定义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做人做事的方式,即经营管理模式。

核心价值是企业软实力的灵魂,包括企业宗旨(或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软资源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基础。软资源包括商誉、品牌、企业形象、专利权、商标权、团队精神、客户忠诚度、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软资源变成企业软实力,一个重要标志是软资源对企业增值盈利的贡献不少于50%。先进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一般占总资产价值的50%~60%,一个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多少、价值高低决定了企业软实力水平。

五个层级力――企业软实力的主体部分

按照企业软实力金字塔模型,企业软实力主体操作部分是五个力的聚合,从低到高依次为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

趋势预见力――看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提前确定企业在产业趋势下努力的目标。

环境应变力――按照企业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挖掘经济大趋势下市场中的潜在需求,找准商机,制定应对之策。

资源整合力――为新业务运作创建相匹配的流程模式,确保资源配置优化、规范、有序、高效、增值。

文化制导力――用企业价值系统控制和引导全体员工及相关利益方的思想和行为,减少或避免人为风险,实现规范运作、业务协同、合作共赢。

价值创新力――在发挥前面四力的基础上,按照效能、效率、效绩的要求,创造符合市场个性需求的新价值,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和最大增值,获取超额利润。趋势预见力是企业第一软实力,因此,企业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也称之为企业软“势”力。“势”是一种发展的潜在能量。建立在趋势基础上的软实力,其内在能量也是依托趋势的发展冲量,是乘势而上的,借势发挥,其发展势不可挡,是揽天下资源而一统天下。这种“势能”保证了企业软实力对资源整合的大方向,就是管理效能。

环境应变力是企业第二软实力,走什么样的路由企业第一软实力决定,如何走路由企业第二软实力决定。从企业生命体功能来讲,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或者应变性,对环境变化事件的处理能力,具有能动性特征,属于企业思维活动,更多地体现在战术行动上。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也是对企业趋势预见能力的检阅。

资源整合力是企业中间软实力,是企业软实力作用于硬实力的落脚点,是企业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契合点,也是企业在环境生存与基本生存阶段的最根本任务。跨国公司能占据各个产业的龙头地位,是它对所在产业有强大的重组和集成能力,而这种“系统集成能力”正是它们利用的软实力,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才登上了所在产业的领导地位。

文化制导力是企业第四软实力,是企业追求核心生存的起点,超越活得下和活得好,目标是活得久。文化制导重在整合人力资源,养成和强化企业良好习惯,加固企业个性基因,为价值创新做好铺垫。文化的整合就是让企业全体员工就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达成共识,沟通一致,作为今后经营运作的行动纲领,由它解释、规范企业的一切行为。

价值创新力是企业最高层次的软实力,是用未来的眼光指导现在的经营管理,为企业未来生存做准备。所谓未来的眼光,就是用独特的价值理念来控制和引导当前的资源整合,使资源整合超越利润回报,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对于未来之路还处于一片空白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跳出惨烈竞争,谋求价值创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四个基础力――企业软实力的辅助部分

企业软实力金字塔好比企业的一座力量大厦,企业软实力能否持续运行,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取决于金字塔的基础是否牢固。

基础力之一:学习力。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速度的竞争。企业要想有持久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学习力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提高学习力,关键是要发掘学习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当作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企业软实力。

信息时代有一条“知识折旧”的定律: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一年之后就会折旧80%。企业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提升员工持续学习力,像山雀一样及时掌握新技术、运用新工艺,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步伐,实现企业进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力之二:专注力。市场无常,胜算难料,惟专注方能独步。专注力就是学习创新集中于某个问题、某一领域,并长期深入下去,做精做强做优,创造企业专门的核心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进而转化为企业软实力,达到以少博多的效果。

基础力之三:协同力。协同力是指企业综合利用组织内外部的各种资源,使之发挥超强效用的能力。它通过对组织、人员、流程、战略的整合,既保证企业自身的运营健康,又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协同力效应主要体现在人力、设备、资金、知识、技能、关系、品牌等资源的共享、互补、协同,从而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应变能力。

基础力之四:执行力。企业软实力强调战略、战术、执行的统一,战略代表方向,战术代表方法,执行讲究高效。执行不力是企业最大的成本,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执行有力可使企业省去很多成本,赢得更多的商机和利润。

纵观那些倒下的企业,三分是“天灾”,七分是“人祸”。“天灾”比如市场萎缩,“人祸”则是因长期管理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强而积累大量问题,一经不景气市场刺激就被暴露无遗。

只要有一个环节和细节执行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西方有谚语: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可见,执行决定企业软实力成败。

企业软实力的构成是一门新兴的战略体系,其组成因子是我们经常强调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要素,只不过是在新的经济大趋势下,笔者对这些要素按照软实力思维重新整合,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企业软实力架构。企业把握软实力构成,关键要用软实力思维审视已有的观念和行为,通过变革、优化和创新,形成软实力经营机制,这样才能集成企业全部的资源和力量,创造最大的价值,持续赢得理想的回报。

(作者系中国软实力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明牌珠宝:学巴菲特傍金蝶 下一篇:“群时代”营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