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恩施歌舞演出产业分析

时间:2022-10-10 02:16:16

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恩施歌舞演出产业分析

近几年来,恩施土家族的歌舞演出产业的主要特色,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只有对这一经济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恩施歌舞演出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就促进该产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部,其中有很多少数民族,以土家族为主,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湖北省要促进恩施和鄂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就离不开鄂西恩施的民族文化以及歌舞演出产业。本文就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恩施歌舞演出产业从问题和策略等两方面进行了如下讨论。

一、恩施歌舞演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恩施民族歌舞演出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但是其市场扩张相对滞后,文化创意缺乏竞争力,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资源开发的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产业链

恩施具有比较丰富的歌舞文化资源,但是歌舞娱乐演绎以及相关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歌舞演出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各自为政,除了文化旅游之外,歌舞演出和其他产业缺乏并没有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歌舞演出产业产品比较单一,缺乏鲜明特色

包括恩施在内的鄂西北的民族文化歌舞产品没有形成系统,并没有进行深度开发,依然还停留在简单的演艺旅游以及浅层次娱乐休闲度假功能层面,没有充分挖掘土家族的文化内涵,也没有对当地的文化价值进行创新,缺乏具有特色的产品,竞争力较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三)集约化发展程度较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对当地的歌舞演出产业进行高水平的市场包装和营销。恩施各地在对外宣传和策划上缺乏统一的策划,营销方式比较落后,歌舞产品的知名度较低,还停留在等客上门的粗放式经营阶段。另一方面,歌舞演出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不具备比较强大的演艺以及旅游市场主导型的文化企业团体,少数文化单位的性质以及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边界不清,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不高,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二、恩施歌舞演出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当地歌舞演出的制度管理

第一,从恩施州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文化产业内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制定规范的歌舞演出产业的规章条例,对该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利用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投资,建立专业的文化基金,实现文化和经济的互补和双赢。

第二,在恩施和鄂西其他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对民族歌舞文化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实现各种文化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构建互补的民族文化生态圈。

第三,加快民族艺术团体演出管理的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步伐。歌舞戏剧文化的窗口就是艺术表演团体。要实现歌舞演出产业的繁荣发展,就需要对传统的管理体制案进行创新,包括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等。在改革制度的同时,大力培养民间歌舞艺术人才,保障他们的生活和知识产权。尊重他们的劳动,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传习民族民间技艺。

(二)充分突出恩施歌舞演出的地域化特点

将恩施地区比较零散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和文化价值的资源集中起来,并合力打造文化品牌。第一,打破地域障碍,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恩施等鄂西地区的土家歌舞演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整体和重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本转换,注意将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其他区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错位发展。例如,恩施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特点,将本地区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形成整体旅游开发,突出特色和文化品牌,将恩施土司城、利川腾龙洞、大水井遗址、寓目寨等作为为突破点,并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地方歌舞文艺、特色饮食、节庆文化贯穿其中,大力发展具有恩施地域特色的民族旅游业,使之带动和拉动全州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第二,将传统的恩施歌舞形式进行包装,进军现代影视业。这就需要当地的文化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创作具有代表性的恩施歌舞作品,在恩施的旅游风景区内,或者是当地土家族的庆典活动中进行演出。同时,还可以歌舞或者相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改编成歌舞剧,制作DVD,进行多方面的宣传。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文首先对恩施地区歌舞演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集中体现在歌舞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演出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充分体现出恩施歌舞的地域性特色,而且集约化的程度角度,主要以粗放经营为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当地歌舞演出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重点从强化区域管理以及突出恩施歌舞的地域性特色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促进当地歌舞产区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综述与展望 下一篇: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