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

时间:2022-10-10 01:39:48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

[摘要]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开展的第三、四、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依据,从我国国民媒体阅读率、学生阅读现状、家庭藏书、图书馆情况等方面考察。得出国民阅读率整体上止住连续六年下滑趋势,略有回升,存在城乡差异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国民阅读率提出浅陋看法。

[关键词]中国 国民阅读现状分析

[分类号]G259.2

当前,国与国之间竞争主要在于综合实力竞争,而综合实力竞争又主要着眼于经济和人才竞争。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基本途径,因此许多国家把传统国民阅读作为建设自身“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国际社会也通过“阅读力”评价各国文化建设。衡量阅读力的关键指标是阅读率,即经常有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公民中所占比例。它通过量化指标反映这一个国家阅读力的高低。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如何?本文主要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开展的第三、四、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依据,简要探讨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1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根据第三、四、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03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杂志阅读率为43.7%,网络阅读率为18.4%;2005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杂志阅读率为47.9%,网络阅读率为27,8%,大陆国民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4.5本,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4本,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读书3.3本;2007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微升0.1%。报纸以73.8%的阅读率高居首位;杂志阅读率比2005年增长10.5%,以58.4%超过图书阅读率位居第二;互联网阅读率比2005年提高了17.1%,以44.9%位列第四。大陆国民平均每人阅读图书4.58本,比2005年的人均4.5本增加0.08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68本,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读书3.51本。可见大陆网络阅读呈直线上升趋势,呈现出新媒体强劲增长势头;杂志阅读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首次统计报纸阅读率,出人意料高居榜首;图书阅读率止住6年连续下滑趋势,略有回升。图书、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综合阅读率和接触率不断上升,国民阅读方式数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电子书、手机报、电子报刊杂志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渠道。城镇人口每人平均读书量远远高于农业人口,表现出城乡差异。

1.1 各种媒体阅读现状

1.1.1 网络阅读现状2008年,在我国排名前100名期刊网络总阅读量比2005年总阅读量增长472.3%,比2006年期刊总阅读量增长337%,比2007年阅读总量增长241.03%(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1-12.)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27.8%提高了17.1%。城镇人口中电子图书阅读率为24.8%,远远高于农业人口14.7%。网络阅读比例高达79.7%。说明我国网络阅读率近几年飞速升长。随着电子书、手机报、网络飞速发展,网络阅读成为国民获取知识重要途径。

1.1.2 杂志阅读现状(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几年,我国国民杂志阅读率呈增长趋势。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阅读率、平均数都高得多;200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文化娱乐类杂志2003年排首位,生活服务类第二、文学艺术类第三。人们主要是消遣娱乐,目前纸质读物的“浅阅读”趋向愈加明显,阅读层次有待提高。

1.1.3 报纸阅读现状第五次首次调查报纸阅读率发现2007年报纸是阅读率最高文字媒体达73.8%。每人每月平均读报约7.4份,购买报纸比例为76%,说明报纸自费购买市场已形成。

2003年,国民个人自费购买各类出版物年平均消费额为报纸54.04元,杂志21.56元,图书43.67元,城镇居民人均自费购买报纸111.30元,杂志49.00元,图书93.24元,农村居民人均自费购买报纸34.96元,杂志12.41元,图书27.15元。说明个人自费买报年平均消费额均高于杂志和图书,这种现象农村居民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1.1.4 图书阅读现状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略有回升,实现1999年以来首次上升。显示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近年来积极开展国民阅读促进活动初见成效。

1.2 学生阅读现状

2007年,学生人均藏书仅在15.7-28.8本之间。我国有真正课外阅读儿童只占10%左右。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率逐步下降趋势明显――小学生62.8%,初中生48.7%,高中生39.6%。广州日报同类调查:仅有7.6%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阅读。这说明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且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

1.3 我国国民家庭藏书量

2003年,我国识字国民中有藏书家庭比例为61.6%。城镇居民比例为80.4%,农村居民比例为55.0%;从城市规模看3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比例为65.8%,150-300万人口大城市比例为65.5%,20-150万人口中等城市比例为59.4%。

城镇家庭藏书比例高于农业家庭,城镇家庭中有藏书比例为72.2%,而农村家庭中有藏书比例只有44.7%。

目前我国国民家庭藏书量平均为76本,城镇家庭平均藏书105本,远远高于农村家庭48本。2006年,我国人均拥有藏书量0.39册,经济发达城市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我国家庭藏书量和藏书比例比较令人满意,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城镇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1.4 图书馆阅读状况

1.4.1 人均藏书量200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9 785万册,人均图书馆藏书量1.1册’;近几年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逐年增长,2007年达52 053万册,但是人均藏书量也只有0.43册。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虽然也在增长,但2004年仅有0.12册,不仅低于全国人均藏书量,更是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人均拥有藏书量不足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

1.4.2 公共图书馆借出量和总流通人次表2表明,大陆公共图书馆借出图书量和总流通人次都在增加。

1.4.3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量到2007年大陆公共图书馆数目已增加到2799个。《2001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平均47万人拥有一问公共图书馆,香港平均10万人拥有一间公共图书馆。然而,2004年国际标准是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说明我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不论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借出图书量、总流通人次还是人均拥有图书馆量,这几年都处于增长趋势,从侧面反映我国国民阅读率有一定上升。但是在人均藏书量和人均拥有图书馆量方面与国际标

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急需我国政府要加强图书馆建设。

2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分析

2.1 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低的原因

2.1.1 媒体影响 看电视、上网成为主要休闲方式,深深影响人们阅读状况。电视节目越来越直观、便捷。互联网更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便捷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人们沉溺其中,尤其是学生。这样越来越多人不习惯传统纸质阅读。报纸、杂志阅读率这几年也持续增长,一方面因为篇幅短、时效快、购买方便;另一方面因为服务功能更强,满足人们消遣娱乐需求。因此,传统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阅读冲击。

2.1.2 盲目追逐利益,忽视精神食粮的重要作用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当前认为阅读越来越重要比例逐年降低,从2001年92%降到2007年69,1%。如今,整个社会读书风气日趋“快餐化”、“娱乐化”、“恶俗化”、“商业化”,并且互联网普及,新型读书方式越来越深入走进人们生活,网络阅读虽带来便利,但它影响人们耐心,内容浅显易懂不需思考图书成为畅销书,真正有思想书籍很少有人问津。

2.1.3 公共文化设施不普及造成国民图书读书率不断下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邹婉芬老师在《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中指出:图书馆边缘化,全国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国民到图书馆阅读比例仅为11,6%,在经济发达广州地区,从来不去图书馆国民比例甚至高达近60%,这正说明我国图书馆事业不够发达,国民图书馆意识不够强。地区差异造成各级图书馆各项分布不均衡,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有的年购书经费一分钱都没有,有的根本没有图书馆,哪里会有书读?

2.1.4 图书价格虚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也不断得到增长,人们对图书价格接受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但这种提高远远赶不上目前图书实际定价的增长速度,因而让许多读者望书止步。

2.2 学生阅读率下降原因

学习、就业压力大受考试制度、教学模式制约;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现代媒体影响。

2.3 城乡国民阅读表现出差异性的原因

2.3.1 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性造成图书阅读率地区差异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没有良好经济基础作保障,就不能发展人民群众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藏书量增长离不开经济支持保障。

2.3.2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制约农村居民阅读一定阅读需要一定文化水平基础,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造成想读书,特别是农业科技方面,却读不到的尴尬局面。

2.3.3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普及造成农民没书可读和读书难 通过前几次调查发现,笔者认为市场上最缺乏的图书品种有农业科学类,这是农民阅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3.4 农村购书周期长农村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信息不灵通、交通不便使农民购书难难在购书距离远、购书周期长。

3 提高我国国民阅读率的对策

有人提出深层阅读决定民族未来,因此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我国国民阅读率虽略有提高,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有一定差距。

3.1 集各方之力,带动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政府应发动各种媒体或出台各项措施倡导阅读风尚,引导阅读方向,为群众推荐好书;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全民阅读扩大到基层,为国民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相关机构尤其是媒体也应该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有所作为,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各大网站都开设读书频道,以提高点击量等等。

3.2 重视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和阅读观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以读书学习为主业的黄金时段,是阅读的主体,青少年也是图书的最主要消费群体。但目前“不习惯”读书人群有近一半(45.9%)是十八九岁青年人。这种情况值得人深思。专家指出,一个人只有在儿童时期形成阅读习惯,才能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另外,各个国家也都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习惯培养,把培养青少年阅读作为培养新公民的主要任务。

一方面,要改革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学生彻底“减负”,从而将青少年从为学习而阅读中解放出来,体会阅读乐趣享受阅读快乐;另一方面,要营造阅读环境,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阅读活动及其效果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等。在儿童中间,最重要的是引导机制。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小学设立校园阅读工程,培养儿童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必修课。还可以在所有大中专院校都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包括学分制方式,推动在校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引导社会青少年通过读书丰富自己人生。

3.3 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提高农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有很大推动作用。在广大农村应着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和流动图书车建设,着力解决好农村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问题。为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应推广南昌市新闻出版局创建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利用各县区图书馆功能优势,管理农家书屋资产。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农家书屋资产流失,图书馆介入,能够带入好经验、好做法、好管理方式、好软件。大大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解决农家书屋出版物不断更新问题,增强农家书屋对农民群众吸引力,使农家书屋得以长期存在。同时,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以提高农民阅读能力。

3.4 强调传统阅读,引导网络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阅读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曾连续6年呈下滑趋势,直到2007年才略有回升;网络阅读率连续几年大幅攀升。将来,传统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必将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构成现代阅读形态的两大体系。与纸质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其优势:①快捷无地域限制;②信息海量;③环保经济;④形式更多样更丰富;⑤更加个性化互动化,能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求。因此,从发展趋势看,网络阅读以其拥有优势,将在阅读中占有越来越高比例,这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网络阅读有4个不足,由于信息海量、缺乏筛选,会给人带来选择的困难,许多家长、教师担心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文化芜杂,消息多于文化,也容易导致网络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不便携带,需要电脑设备和上网等技术支持,无法做到随时随地阅读;呈现“信息爆炸”时期的快捷特征,不像传统出版物那样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学习素养的提高。因此,网络阅读既代表着总体趋势,但又在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传统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有其独有优势,对于深层次研读、深度学术思想交流,纸质媒体仍然是简便易带、老少适合的一种载体,最能够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的工具,代表着一种阅读传统和理念。数字出版发展不完全代替纸质出版物。要强调传统阅读,它利于人们抽象思维,能体现内容深刻文化积累,丰富人们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高内心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要采取措施引导网络深层阅读,规范网站的合法建立,尽量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但还存在着不足,还需政府、社会各界采取措施推动国民阅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今年再次建议国家设立阅读节,3月7日,在小组会的间隙,他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访时说到:“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他从4个不同层面再次强调了阅读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极力倡导全民阅读,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上一篇:在知识创造、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语境中的“国... 下一篇:当前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国民阅读状况之比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