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9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0 12:33:28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9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006-02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有意选取我科门诊49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49例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均逐渐停止,进入闭经状态。显效4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效果显著,运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而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Mifepriston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49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Cao Xueme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fepriston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of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 I am interested in select outpatient 49 cases of 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dose oral mifepristone treatment and 3 month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49 patients were gradually stop bleeding during treatment, to enter menopause status. Effective in 45 cases, effective in 4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Mifepristone is effective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the use of convenient, safe and reliable, but n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s the ideal drug.

【Keywords】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rug therapy; mifepristone; efficacy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非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行病变,或全身疾病、血液系统性疾病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1]。多发生于45-55岁的更年期妇女,以出血多、时间长、失去规律性和自限性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其治疗原则为止血、调经或诱导闭经。我科采取使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9例患者均为我科2009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诊疗的患者。年龄在40-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5岁。根据机体激素水平检测符合更年期各种激素水平的参考数值,除外内、外、血液及妇科等各种器质性病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要点。血色素低于100g/L,无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患,无米非司酮药物过敏,治疗前进行分段诊刮除外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发展趋势,其中,增生期32例;分泌早期8例;单纯增生过长者9例。

1.2观察入选标准对入选的患者需深入的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的设计原理、治疗目的、方法与步骤、预期的临床效果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参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近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史的患者为入选对象。

1.3健康宣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都进行一定深度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她们能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较高程度的认识,指导她们注意修身养性,工作适度,保持乐观、开朗的胸怀面对生活,注重保持生活中健康有序的生活规律。面对更年期综合疾患,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1.4药物治疗于每日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应用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等,如出现异常应采取相应辅助治疗措施或权衡是否停药而采取宫切治疗。

1.5疗效评定显效:药物治疗一周出血停止,治疗过程中出现暂时性闭经,停止药物治疗后直接进入闭经或逐渐恢复月经。有效:药物治疗一周出血逐渐减少,完成3个月治疗疗程出血停止、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周期延长,经量较治疗前减少。无效:患者治疗1周,出血量无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需变更治疗方案。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宣教指导下,对更年期功能性出血有所认识,并能按时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49例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均逐渐停止,进入闭经状态。显效4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患者中转治疗方案,而且,治疗期间亦未出现明显影响治疗的并发症。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均明显回升,子宫内膜厚度减小,多数患者FSH/ LH总趋向于大于1。

3 讨论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上多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卵巢无排卵以及孕激素缺乏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1,2]。多数女性在45-55周岁便进入更年期,这段时间卵巢开始萎缩,失去性激素对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减少,黄体生成素不能产生中期波峰,而产生过多的促卵泡激素,刺激卵巢形成多发性闭锁卵泡,从而不断分泌雌激素,由于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或增生过长导致子宫出血[2]。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严重时可导致大量出血,个别患者亦可以表现为淋漓不尽。治疗的方法有子宫内膜剥脱法、子宫内膜萎缩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更本的解决问题的结症,容易使病变再次复发。

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PR)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孕酮拮抗剂,可通过竞争性地与孕酮受体结合而阻止孕酮发挥生物效应[1,3]。其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从而影响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和LH释放,同时还能促进卵巢分泌而抑制FSH和LH的分泌[3]。有文献报道FSH/ LH总趋向于大于1是表明妇女进入绝经期的可靠指标[3]。这可能是由于米非司酮在卵泡早期可直接抑制卵泡的发育,在中期除直接作用于卵巢外,还能抑制FSH和LH的分泌而抑制卵泡的发育,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因此导致卵巢残存卵泡的衰萎,造成闭经[3,4]。米非司酮还能阻止子宫内膜的发育,本组患者多数在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厚度逐渐变小至闭经状态,达到治疗效果。米非司酮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有少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潮热、出汗、心悸等症状,我们给予适当的谷维素和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很快消失。这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无关。

米非司酮给药方法为每日一次性口服,给药方便,因此,一般患者不存在药物依从性差的问题。总之,笔者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组临床资料,认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效果显著,运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而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更年期年功能性子宫出血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欧阳晓霞。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9。

[2] 申秀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64。

[3] 李肖甫,敬明辉。围绝经期妇女FSH、LH、FSH/LH比值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1):124-125。

[4] 王琴。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55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12:3713-3714。

作者单位:224400 盐城市阜宁县沟墩中心卫生院 ( 江苏阜宁)

上一篇: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考与讨论 下一篇:浅述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