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10 12:11:39

浅析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发展策略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规划建设的第二大城市,是渝东北的经济中心,加快万州区的经济发展,对三峡库区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万州区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万州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资源

一是水资源,万州区境内长江过境流程84.3公里,常年性降水量1000―1300毫米,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可开发量有32.3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8亿千瓦小时以上。二是森林资源,万州区境内各类林地120.3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9%,占幅员面积23%。三是草地资源,万州区内天然牧草丰富,种类较多,有一批优良牧草种类和人工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四是珍稀植物资源,万州区内已发现和种植多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二种,二级保护植物如荷叶铁线蕨等10余种,三级保护植物分布广泛。五是矿产资源,万州区内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相对集中,组合较好。已探明矿产资源10多种。矿产储量十分丰富,其中有天然气2400亿立方米、煤1278万吨、岩盐2800亿吨。

2、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万州区是建设中的重庆第二大都市,长江十大港口之一,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万州区被确定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长期以来,万州区是渝东、鄂西、陕南、川东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地。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万州区在三峡库区的地位日益凸现。特别是机场、铁路、渝万高速公路、深水码头的相继竣工使用,使万州逐渐成为新三峡旅游的进出口和库区旅游的服务中心和集散地。

3、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

经过多年治理,万州区以政务、法制、治安、诚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全区各级各部门正在大力营造一个与市场经济规则内在要求和WTO规则相适应的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严明的法治环境,努力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二)万州区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万州区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运行质量,近年来都有了明显提高,且破解产业空虚化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不川不渝”、“不上不下”时间较长,移民搬迁企业较多等原因,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和周边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不小,其具体体现在:一是经济规模不大,人均值较低。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四是产权改革滞后,职业企业家缺乏。

(三) 万州区经济发展机遇

国家促进库区崛起的政策和措施为万州区经济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指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库区稳定发展问题;把移民安置放在突出位置,基本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库区社会稳定;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库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鼓励劳动力向有就业岗位的地区转移;进一步强化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确保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结合产业空间布局和移民安置,推进库区城镇化进程,提高库区城镇化水平。国家这些政策将有力地促进万州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万州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制约了万州区产业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艰苦努力,万州区虽然通往其它大中城市的骨干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基本构建起了陆海空立体交通大格局和光纤、数字通信体系,但是直接关系万州区产业发展的城市道路、园区、市场、水电气及通信信息管网设施还欠账较多,特别是万州区到各乡镇、到与产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周边区县的便捷交通网络还明显滞后。

二是多元化融资平台缺乏,阻碍了万州区产业发展。近年来,虽已成立了万州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公司和万州区土地收储中心等融资担保机构,对部分重点企业的融资担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更多的成长扩张型企业、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依然只有面对较高的信贷及担保门槛望“钱”兴叹。

二、万州区经济发展策略及建议

(一)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万州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提升万州区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突出特色建设库区现代产业高地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伸做大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石化下游加工等产业链,着力打造西部盐气化工产业高地。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摩制造、重装设备、船舶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要立足库区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建设库区高效生态农业走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深入实施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建设柑橘、食草牲畜、中药材、榨菜、工业原料林等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

(四)加强商贸旅游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商贸流通现代服务和旅游产业是“500亿万州”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加强重视,通过商贸、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商贸旅游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如大型物流、专业市场、餐饮、娱乐健身、文艺演出、会展经济等,着力抓好一批商贸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如五星级酒店建设、涉外旅游船、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北滨大道景观建设等,丰富商贸、旅游产业内涵,提升商贸、旅游产业水平。提升城市的人气、商气,带动消费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更好地发挥万州区作为渝东北地区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

(黄异,1980年生,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上一篇:将工业园区推向“转方式调结构”前沿 下一篇:四川省成德绵乐同城化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