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住空间的品质与人性化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0 11:55:46

关于居住空间的品质与人性化设计研究

摘要: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如何以人性化设计思想来满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亲和, 从而提高高层住宅的空间品质与环境品质等问题。供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关键词:高层建筑;居住空间;品质;人性化

1 高层建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今天的都市化进程中, 高层建筑的鳞次栉比似乎成了都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高层办公楼、酒店一直延伸至老百姓的住屋, 无不闪烁高层塔楼的光环, 成了现代人不得不接纳的一个现实。人们也许还来不及思考, 就别无选择地在使用它, 还未做好应有的精神与物质准备, 就要强迫自己适应之,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这是都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吗? 诚然, 高层建筑的涌现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的矛盾。但是, 单看伴随高层建筑, 尤其是高层住宅产生的异化现象: 诸如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城市原有的自然风光; 使城市风貌趋于单一而失去个性和区域文化特质; 交通拥挤阻塞, 空气混浊; 人远离地面和自然, 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缺乏交流, 邻里关系淡漠,出现悲观、失望、自私、冷酷等“ 摩天楼综合症”和“空调病 , 犯罪率与日俱增; 高能耗, 遇灾害不易疏散, 死亡率高(“9. 11” 灾难便是最好佐证) 等等。不难看出, 先进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 高层建筑在装扮着现代都市面孔的同时, 也推动着人性的逐渐冷漠。人们更多地依赖电话线、网络进行对话, 信息传播快捷, 生活节奏加快, 然而生活的品质却在下降,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淡漠, 人与自然间的亲和力在消失。这真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所谓现代生活吗? 人类在初步品尝了现代文明的果实后, 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怀疑目标的方向是否偏移, 并开始着手修正和弥补。

2 人对居住的基本需求与人性化设计思想

丹麦心理学家英格丽特格尔在《生存环境》一书中, 将人的生存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三个部分, 其中与居住建筑有关的是睡、休息、卫生、光、空气、太阳、一般居住安全、安全防卫、噪声控制、交往、私密、活动、玩、建造、正名和美感。我们所要讨论的正是如何以人性化设计思想来满足人对居住的基本需求, 满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亲和, 提高高层住宅的空间品质与环境品质等设计理念问题。建筑一直充当着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为此, 以某高层住宅为例证, 反思创作构思历程, 阐述对前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思路。该住宅组位于整个住宅区的尽端。根据业主的户型要求( 130 m2, 150 m2) 和户数的规定,结合场地特点, 设计了一梯两户、一梯四户两种单元形式。

场地地形复杂, 垂直落差较大, 但用地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地形与住宅南北布置的要求正好吻合。总图布局因地制宜, 在满足规划、消防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拓展中心绿地面积, 以体现家园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居住理念。

户型平面是住宅设计的核心, 体现了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的关怀, 是建筑师感悟生活、文化艺术修养、设计理念及敬业精神的集中展示。历史上不乏因为建筑师的超前设计, 而成为一种新生活的倡导或推动。将设计构思的着眼点放在户型设计上, 希望展现新的设计理念, 以合理而巧妙的户型组合, 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温馨、放松、自然的居家环境。

由于前述高层建筑带来的种种异化现象, 加之目前城市住宅普遍存在密度大、绿地少、人与自然远离、配套设施又不如人意等弊端, 人们渴望阳光、新鲜空气、绿叶和自然风光, 渴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 渴望不仅居有所屋, 更要居有所质,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是人们目前选择住屋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切品质要素在传统居住模式中具有充分的体现。

3 人性化设计思想与提高居住空间品质

3. 1 传统庭院空间的场所精神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传统住屋模式的成功要素。传统的􀀂 家 建立在围合的场所概念上, 四面是房屋或墙的围合, 通过向内开敞的庭院采集阳光、新鲜空气、雨露等自然要素, 庭院是“家”的开敞式客厅, 为邻里交往提供场所空间, 同时, 也是人们养殖、栽培、建构的场所, 这种半私密化的空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内部与外界的交汇点, 也是由公共通向私密的过渡。然而在前些年城市住宅建设中, 因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加大, 城市改造急功近利等原因, 使传统庭院功能退化, 庭院空间浓缩成阳台, 甚至在面积紧张或为了街道视线的美观而将阳台也封闭作房间。人们渴望阳光、绿叶、交流的天性被忽略, 当种种弊端开始显露时,人们意识到他们得到与丢弃的同样多。

3. 2 空中花园──传统场所精神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再现

居住者的活动和领域有密切关系, 对某居住区的有关调查发现, 选择“大公园”活动的居民占总调查人数的13. 6% , 选择“小游园”的占31. 6%,而选择“空间庭院”的占53. 4%。显然“空间庭院”有更强的领域感。

交往是邻里友爱形成的必要条件。马丁布伯特认为:“人类一个非公开的秘密是他既想使自己的存在被别人证实, 也想自己证实别人的存在。也许在隔壁一家的门口或窗前,一个问候、善意的一瞥, 紧张、不信任将被同情心克服; 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懂得他的存在是人生存需求的最低限度之一”。

正是在这种反思下, 多年来一直企盼着不仅能为高层住户们提供放置花盆的阳台, 更应为居者提供富有生活情趣的集绿化、交往、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为人们提供一个与绿色、阳光、空气、自然对话的窗口, 一个具有安全感、邻里友爱和自我表现的场所领域。与此同时, 开发商们也开始从只重容积率, 忽略居住环境品质的歧路上猛然醒悟, 于是工程中的空中花园便应运而生。

在引用这一传统设计手法的过程中, 除了引入“庭院”这一概念, 设计更强调空中花园在户型平面中的流线和对居者产生的心理影响, 故此, 将空中花园置于户型平面入口处, 穿过空中庭院然后进入起居厅, 这与传统住宅由院入室的行为流线是一致的, 以此唤起使用者对原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及习俗的记忆, 在心理上产生“新”与“老”的共鸣,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美好生活品质的重现, 实现居住环境新的自然。在设计理念上不仅提炼出传统庭院空间的概念和形式, 更使之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得以发扬。这一概念的引入导致户内生活质量出现突破性飞跃, 不仅增加了空中绿化面积, 在流线组织上更是符合人的传统心理, 这和前些年许多住宅将主卧和客厅的阳台加大而形成的大露台在空间品质上有了本质的区别。其一, 露台是秘密性空间而空中花园是半公共空间,住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将客厅入口作为入户门。其二, 前些年有不少建筑师将楼梯平台扩大, 以形成一个邻里间交往的空间, 这种良好的愿望却被住户们当成了堆放杂物的空地, 而终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邻里关系淡漠的现象。而入户处设置的这种空中花园将开敞空间纳入私家空间范畴, 避免了使用权不确定的矛盾, 对那些酷爱整洁却又不便让客人换鞋的住户提供了随意自然的过渡区域, 又为喜好交际的住户提供了把酒论英雄的一方天地, 同时, 会客和起居的分离使户内空间的功能更加细化。

3. 3 户型组合的合理性与优化设计

人的自我表现过程体现在住户对自己住屋的理解、使用和改变的过程中。在我国传统民居和农民自建住宅中这种自我表现随处可见, 即使在城市住宅中, 也体现出在选择居住地、居住建筑、空间使用方式与改造、装饰等方面的特色性和一定的可识别性。

在户型组合中, 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和流线的自然性, 从外到内依次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秘密等空间层次, 住户的领域感与安全感逐渐建立并肯定。公共活动与交往的“院”、厅置于户型前区, 纯粹秘密的休息区、卫生区相对独立, 与交往娱乐、劳作区形成动静、干湿、洁污的分离, 既满足了居家生活的各种功能要求, 又使空间紧凑、主次分明、互不干扰。在为住户提供合理户型的同时, 亦考虑了住户自我表现的需要, 并为此提供了可供表现的机会和发挥空间。如起居厅与用餐区、娱乐区的不限定性, 空中花园的尺度和简单围合的边界, 都为住户提供了进一步建构的可能和自我表现的场所。

其次, 在现代公寓式住宅设计中, 大多将卫生间存水弯暴露于下层住宅顶棚下, 住户常因渗漏等问题产生矛盾, 使邻里关系紧张。本设计采取降低卫生间、厨房地面的作法, 将存水弯搁置在本层自家厨卫房间的楼板上, 使自家矛盾自己消化解决, 不致影响邻里住户的正常使用, 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邻里关系不必要的矛盾。另外, 在利用阳光窗、转角窗巧妙设置空调机位置的同时, 又使立面线条简约而不乏层次, 且有效解决了空调机穿墙打洞、随意搁置这一老大难问题, 可说是一举多得。场所是人们可以一起活动的地方。建造一些围墙、花坛、凳和椅,以供居民休息和娱乐,营造出满足不同年龄人群活动需求的外部环境,让居住小区形成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住宅单体建筑设计时,我们尽量让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中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洁污分区明确,使用顺当。

4 结束语

总之,最终要让我们回到住区,感觉就是真正的回家了。在这个环境里,人们可以不讲效率,忘掉时间。没有外来的评判标准,一切以身心愉悦为中心。所谓:“闲世人之所忙,而忙世人之所闲。”眼观自然之景,耳闻天籁之声。一切活动都是自主的,剔除了外在的繁琐奔忙,人们开始关注内心的真正需要,顺从天性的兴趣与目的。“各适其天,斯为大快。”这时,从未体验过的充实与欣喜才真正滚滚而来。本文就现代住宅建筑中如何再现传统场所精神,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 以及人的自我表现等问题, 阐述了我们的观点和设计理念。提高居住空间品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 到每个节点构件, 无不体现建筑师对人的关怀、对生活的理解和敬业精神。假如,每个建筑师对大众化的住宅设计, 都像对待自己的私宅一样倾注热情和心血; 职能部门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地倍加呵护; 开发商有一定的胸襟和眼光, 住宅建设会更健康地发展, 居住环境品质会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关于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探讨 下一篇:关于图书馆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