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时间:2022-10-10 11:51:41

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阅读推广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出了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相应措施。

1.阅读推广理论内涵存在的问题

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其效用及服务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的阅读推广已不仅仅是现代图书馆的营销及宣传手段,阅读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及服务范围,有利于实现更人性化的服务及多样化的文化类型。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阅读推广的统一定论,各图书馆若要实现更好的阅读推广,必须明确阅读推广的深入内涵。我国目前各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仅停留在对活动数量及形式等基本要素的分析及探究上,很少涉及阅读推广的核心内涵及最终目的,其逐渐面临方向选择的缺失,因此目前应及时了解现代阅读推广理论内涵,从源头实现对其的准确认知及有效理解。

2.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

2.1有利于社会阅读公平性的实现

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是实现全民阅读,在实现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注重对阅读公平性、平等性的建设。该项目的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指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阅读环境及阅读条件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公众的阅读兴趣,该项目的建设实施需要政府、图书馆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是在图书资源使用过程中,实现全体公众的资源共享及阅读条件等的平等化,这一项目的实现主要依靠公共图书馆这一主体,最终实现图书馆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有效整合。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服务及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理念,因此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必须注重社会阅读的公平及平等。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中,均等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资源的差异性,保证资源及设备设置的均衡及平衡,尽量缩小区域内部各地方及社会群体中的水平及服务差距,从而最大化地确保公众平等享受社会服务、享受自身权利。虽然图书馆阅读推广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不断实现使各区域内部的公共文化水平逐渐提升,但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使市场调节中的盲目性及落后性问题逐渐显露。因此,在建设社会公平及市场平等的同时,图书馆需要重视政府的市场调节功能,从而最终实现社会建设公平性。阅读推广有利于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社会需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均等化为阅读推广提供了理论及政策支持,从而有利于阅读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2.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概率

阅读推广促进社会阅读均等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①在不同区域内通过图书馆阅读推广实现对其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分配差距。②针对现实生活中阅读人群的差异性,通过阅读推广实现资源的合理调节与分配。③针对社会中的阅读弱势群体,通过阅读推广实现弱势群体的阅读能力。

我国在阅读推广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过程中主要采取引进与输出的方式。引进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对馆内的特殊读者及阅读存在相应困难的公众给予积极帮助,并对其进行阅读推广内容的介绍分析;输出主要是指图书馆主体将馆内的阅读推广活动主动移至馆外,然后实现对阅读困难人群的阅读推广。

3.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下阅读推广现状分析

3.1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资源区域化现象明显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广资源东西部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副省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中,东部图书馆的活动总数占全国总数的65%,而西部只占8%;东部各城市的群众可享受较多且全面的公共推广资源,而西部群众享受的资源非常有限。

地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与该地区经济、政治等有密切联系,如:解决地区文化基础工程使用效率低下问题时,当地文化单位深入调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实现网络服务的共通性,方便群众随时利用文化资源阅读,从而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3.2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主体分布差异性显著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主体选择可根据其阅读资源的掌握情况及阅读能力大小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①可以将阅读主体按照自身意愿强弱划分为主动阅读主体及被动阅读主体。主动阅读主体在阅读中具有较强的阅读意愿,该主体不需要通过外界刺激就可主动实现阅读;被动阅读主体的自身阅读意识较弱,在阅读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外部刺激才能达到阅读效果。②根据阅读主体自身的阅读能力将其划分为完全阅读能力主体与阅读能力欠缺主体。完全阅读能力主体可利用自身的条件进行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欠缺主体自身机能或主体意识不完善,在进行阅读时需要外界给予相应帮助才能实现阅读,如聋哑人、盲人或者学前儿童等。③按照主体自身资源掌握程度分为优势资源群体或稀缺资源群体。优势资源群体指阅读主体有充足的阅读条件可充实并完善自身的阅读资源;稀缺资源群体是指由于资源环境的限制,主体无法得到充足的阅读资源,因此阅读能力低下。

4.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下的阅读推广措施

4.1加大阅读推广力度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应建立高效且具有长期应用作用的推广机制,其中主要包含对推广主题的研究探讨、活动规划、内容设置等,长期推广机制的建立可有效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民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改善图书馆阅读氛围,培养读者的阅读素养。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注重其完整性与长效性,可以进一步加强读者的阅读理念。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开展定期主题活动及思维交流会等,通过各种活动对阅读资源进行推广。

4.2加强对专业阅读推广队伍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应根据图书馆现有的人才资源对每个馆员的业务专长进行划分并将其与推广工作中的内容进行结合,实现人才资源的最高效用及分配。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需要对活动计划进行分析与实施,包括场地租赁及同地方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等,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每位馆员的付出,同时更需要各馆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现代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需要打破传统推广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处理机构及处理模式,从而提升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能力及整体服务水平。

4.3缩小阅读主体的阅读差异性

实现阅读公平的首要条件便是缩小阅读主体问的阅读差异性。目前我国对阅读推广特殊对象的重视主要体现为针对少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而针对老年读者、残疾人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较少。在进行推广时,图书馆可以对推广服务形式进行不断创新,提升个性化服务特色。如:在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时,可以选择在偏远地区设立分馆,从而促进特殊群体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对农民工特殊群体进行阅读推广时,可以开展帮助农民工进行网上订票的活动等。

4.4加强公共图书馆合理布局

公共图书馆的合理布局影响着其服务均等化以及阅读推广的实施,因此相关单位可以加强城乡内部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最大化地方便公众使用。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主体设置不同的图书馆,以满足各阶层及各类人群对相应资料及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建立及设置时,可以根据该地区的人口状况、空间等要素进行实际规划,从而提升图书馆应用效率。

4.5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并拓宽宣传渠道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应重视对自身公共文化职能的建设,扩大其社会服务的有效范围。因此,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可以深入社区,加强流动图书馆的推广;同时还可开展网络服务,加强推广力度,将空间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扩大有效宣传途径,带动其积极参与阅读推广,最终实现对阅读的全面推广。

4.6加强对读者资源的应用

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是接收者与传递者,读者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并扩大阅读知识面,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学校及社会、政府各机构进行合作,创建阅读推广合作模式。

5.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之一,负有推广社会公共资源的责任。图书馆应加强对阅读推广理论及实践的探讨,明确其最终目标及核心价值,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民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申请流程研究 下一篇:基于虚拟硬盘技术的高校电子阅览室分区域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