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时间:2022-10-10 10:15:18

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它借助人们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美育对培养人的高尚品德,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却往往被人忽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学校遗忘。

语文美育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感觉因素在审美活动中十分重要。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这不仅符合审美活动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本身的任务。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十分丰富,作者通过美的语言、人物、构思等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意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和品味。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丽与敏感;《祝福》中祥林嫂的可怜与可悲。感受美首先要发现美,要从观察入手,通过语词、线条、色彩、声音等中介,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作品所描摹的形象,进而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准确而全面的审美感受,是审美活动得以向更高层次进行的前提,也是语文美育的首要任务。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标准,借助语言文字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评价。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评判、对价值的取舍,浸透在作品中,我们阅读、学习作品的过程,便是了解作者的心声,接近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进而也是形成我们自己上述观念的过程。因此,审美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认识、感受和体验的阶段,要深入到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中去。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美,也要知道为什么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理性因素融入到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化朦胧为清晰,借已知求未知。如教授《祝福》一文时,学生可能感觉最惨的是狼吃阿毛,而不是封建礼教思想残害祥林嫂,但我们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于是就必须想办法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祥林嫂临死前的相貌(文中有具体的文字,教材前边还有插图),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祥林嫂是多么可怜。当然这个认识与封建礼教思想对她的残害还有一段距离。接着,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祥林嫂死亡的时间——祝福之夜(鲁镇上的人们正在准备新年),以及人们对于她的死亡的反应——漠然,咒骂(其中包括和祥林嫂的身份地位相当的短工)。同时可以把祥林嫂和刘兰芝的命运作一比较,学生便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另外,对于封建礼教思想也应作一个具体形象的阐释,否则学生要么不能理解,要么会把它和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之类的概念混为一谈。经过这样一番铺垫,学生便比较容易得到一个较为深刻而准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一个审美体验的高度。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无论是感受美,还是鉴赏美、评价美,从某种意义上讲,都还只是被动地进行审美活动,因为审美对象都是别人创作出来的、不可更改的。审美者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无论达到一个多么高的层次,都会受到创作者原意的局限和束缚。因此语文美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以主要通过读写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二是多给学生写的机会,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

教师从时代对教育要求的高度去认识美育,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胜任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 完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总之,教师要以美的事物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就生活在美当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审美和创造美。

上一篇: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下一篇:讲究高三复习策略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