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职《进出口贸易实务》第一次课

时间:2022-10-10 10:02:55

如何上好高职《进出口贸易实务》第一次课

【摘要】文中指出了上好高职生第一次课的重要性,并从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增强学生自信四个角度阐述了上好第一次《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职;第一次课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学生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可见,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课堂活力的内驱力;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高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然后,我向大家提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未来面临的就业岗位是什么?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然后,告诉同学们《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培养“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在进出口业务中完成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行、业务善后等工作,具备从事外贸业务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然后,我向同学们介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也是一门与考证密切联系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进出口环节相关的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操作技能。从下图1中我们看到与进出口环节知识直接关联的资格证书有外销员、报检员、货代员、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要考取这些证书,就离不开这门课程的知识铺垫,所以,我们说本课程是与考证密切联系的课程。

图1 国贸类职业资格证书与进出口业务环节的对应关系

接着,介绍本课程在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剑桥商务英语》等,通过引入国际贸易概念、政策、贸易区域以及相关的商务英语知识,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语言基础;后续课程包括《外贸单证实务》、《报关业务》、《外贸函电》等,是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所涉及业务环节知识与技能的细分与深化训练,进一步完善了外贸从业人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

通过以上介绍,同学们明确了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关乎他们的将来,对其发展有价值,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搭建课程整体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同学们未来就业的外贸业务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A.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出口和进口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出口和进易的程序和方法;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了解其它贸易方式。B.能力目标:具备进出口贸易合同磋商能力、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能力、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能力。C.素质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具备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

要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考核方式做了改革,我们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成立贸易公司,每个公司要模拟完成一项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进出口贸易知识。接着,向学生提问:要完成一笔出口业务,需要经过哪些程序?通过学生的参与,明确了一笔交易的业务流程是: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的履行、业务善后。本课程教学将按照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打破传统的章节式课程结构,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结构,在每个项目中,我们安排了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以期达到相应能力。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活动,我们将在以后学习中把学习情境和工作场景相对接,探索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把本课中合同履行的部分内容如备货、报关等安排到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海关、集装箱码头进行,体现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特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

除了以上课程设计外,在第一次课中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起良好的首因效应。教育心理学表明: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接触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定势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好定势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第一次课学生都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他们渴望认识任课教师、领略教师的教学风采、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关键的一课,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对学习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树立良好形象,把美带给学生。教师走进教室,N双眼睛从头到脚无数次地打量你,看得你毛骨悚然,心里发虚。笔者认为:如果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些犀利挑剔的眼光足以打败我们内心原本的那份坚定和自信可是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学期,这个时候他们最能够听得进去老师的每一句话,我们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在这些“嫩”学生面前好好“SHOW”一把。在走进教室前,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包括发型、个人的衣着服饰等,一方面是彰显出你良好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如男老师可打扮得帅气大方,女老师打扮端庄漂亮,自己不但信心倍增,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学生自然就把目光自然投射在老师的身上。

其次,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知识在传播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师生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课中,老师要十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应该包含“情”,通过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上课时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实践证明:和蔼可亲的笑容会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的动脑思考,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而教师若利用通常意义上的“板面孔、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属于一种不甚妥当的行为!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对老师是敬畏而不是敬重。另外,充分利用心灵的窗口――眼睛去跟学生交流信息和情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过程中,老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的相结合的方法管理听课秩序。环视使每个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讲。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免得影响其他同学,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一举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动力系统中最强的源动力,也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法宝。然而现实中,由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地位的认同较低,许多高职学生自认不如别人,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和自己的新角色,没有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很可能会终日郁郁寡欢、不思进取,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第一次课中,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去鼓励学生,赏识学生,通过介绍我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去激励学生,使这些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学习、工作经历会对他们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取得榜样一样的成绩,并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第一次课的教学是为我们整学期教学所作的准备与铺垫,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活动也将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

[2]姜雪.浅谈如何上好高校高职生第一次高等数学课[J].中国创新教育导刊,2009(11b):55.

上一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