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企合作办学院校差异化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10 08:54:56

对校企合作办学院校差异化教学的探讨

摘要: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已经成为高校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必须要针对校企合作办学院校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制定不同于普通院校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优质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校企合作办学院校的培养方案、教师素质、教学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几方面谈一些新认识。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差异化;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63-02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跟企业合作成立专门的独立学院或二级学院,尝试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不同于普通的教学单位,这类院校可以依托企业的行业资源,以企业的视角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实行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方式。这类院校的设立可以进一步拉近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距离,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改进,校企合作院校的办学优势逐渐凸显,毕业生也逐步得到市场的承认和青睐。为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院校的办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对校企合作院校的差异化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一、校企合作院校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偏理论化。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以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为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从课程内容、课时数量、授课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没有摆脱偏理论教学的痕迹,这与当初设想的偏实践型的教学模式相差甚远,没有立足自己的特色。

2.缺乏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院校的任教条件比较特殊,一般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有别于其他普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类型。然而这样的教师很稀缺,不少教师拥有高学历,学识渊博,但实际工作经验少,有些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谈不上实际操作能力。

3.缺乏先进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校企合作院校的教学方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体系尚未成熟。其教学观念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着知识传授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服务少等现象。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吃苦精神等所需的软课程开发不够。校企合作办学院校应突破瓶颈,找准自身定位,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4.办学思维的局限。目前校企合作办学院校的办学思维还受到种种局限,很容易向普通院校靠拢,这等于丢掉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校企合作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级职业教育”,紧靠“学究式进行理论教学培养”的方法很难达到这一目的。面对今天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校企合作办学教育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发挥创新优势,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懂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体现差异化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要走出一条不同于普通院校的发展道路,就要紧跟时代潮流,不与社会脱节,以市场评价作为其判别成败得失的客观标准;接受市场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办学院校急需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多多参与课外互动。对于理论知识要有的放矢,多开设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的课程和围绕实践环节而精心设计的理论课,学习这类课程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必要时可以适时增加学习时间,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一般而言,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多半是行业的知名企业甚至龙头企业。一方面学院可以顺势将企业作为实习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企业也很乐意接收学生在此深造,是好苗子就留住,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学生来说,在这些大企业实习,接受最新资讯、最前沿的行业动态,亲身感受企业氛围,得到公司真传,有着在小企业实习无法比拟的优势,少走弯路。同时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培养学生,初出校门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容易打造和定位。

三、对教学过程的探索和主要特色

为保证教学质量,合作办学的双方即学校和企业应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双方不仅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而且要思考如何整合好行业资源以系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课堂、教师、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几个基本要素着手狠抓教学过程,这几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是浓缩的精华,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教学不必拘于形式,应大胆增强师生互动。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总结,总结后提炼精华,动手动脑相结合。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受到的感染也许比一味灌输更有效。老师教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灵感和创意非常重要,老师需要改变讲课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增加交叉学科教育,或者打造移动课堂,把教室移到外面,只要有利于教学都可以尝试。

2.提升教师素质,增加双师型教师比重。校企合作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从事教学的老师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双方需要定期增进互派教师交流的机会。学院派的教师应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实践能力,熟悉市场环境;企业派的教师应学习如何规范教学方式,既要讲授实用课程,又要提升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适应市场需要的过硬本领,拿来即用。

3.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职业素养。市场永远青睐于能力强、肯吃苦的学生,学历仅是敲门砖,能力才是硬道理。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就要先让他们学会吃苦,提前体验工作状态,等到毕业上班时就能够熟练操作。另外,职业素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只有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4.利用企业资源打造特色实践基地。学校的实习实践基地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基地的质量并不高,比如企业规模小,接纳能力有限,或者自身水平并不高,没有好的发展前途,在行业内不具备话语权,学生学不到真本领等等。选择好的实践基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就校企合作的企业来说一般都是名声较响的企业,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施展空间,有较好的人脉资源。实习实践基地的合作形式亦可以多样化。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企业可以在学校成立工作室,把项目带进学校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方便教学。根据校企合作本质,针对学院需要,从企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层面共同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四、对校企合作办学实效性的评价和展望

为了检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否有效,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市场欢迎,就必须对办学的实效性作出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若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要则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应有前瞻性,善于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即使市场变化再快也跟得上。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是一个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影响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办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本的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作为判别其成败的客观标准,同时接受社会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模式,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前进。

作者简介:周雪玉(1982-),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一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IABP在临床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