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的统一焦半径公式

时间:2022-10-10 08:34:35

圆锥曲线的统一焦半径公式

在2009、2010年全国Ⅰ、Ⅱ卷,以及其他省份的高考试卷中都出现了与圆锥曲线焦半径有关的问题,我运用推导的焦半径公式解题,效果非常好,希望能给各位读者的教学与学习带来方便。

定义:我们把圆锥曲线上的点A与焦点F的连线段|AF|叫做该圆锥曲线的焦半径。

公式1:r=

说明:其中r、e分别是对应圆锥曲线焦半径,p是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在椭圆和双曲线中p=,在抛物线中p就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θ是圆锥曲线焦半径与焦点所在的对称轴的夹角。θ∈(0,]。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作一条焦点弦|AB|,得到两条焦半径|AF|、|BF|,不妨设|AF|>|BF|,则|AF|=,|BF|=。

推导:如图1:设|AB|是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作一条弦|AB|,直线MN是焦点F所对应的准线,它交x轴于点P,记p=|FP|,即为焦准距;r=|AF|,即为焦半径,过A分别作x轴和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H,根据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e,又|AM|=|FP|+|FH|=p+rcosθ,所以有:=e,解得:r=。同理可得|BF|=。

根据上面的推导可得:|AB|=|FA|+|FB|=+=,所以有:

公式2:|AB|=,我们称它为焦点弦长公式,特别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AB|=,利用公式1很容易推导。

下面用2009和2010 年的几道高考题说明公式1、公式2的妙用。

例1.(2010全国I)设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交C于点D,且=2,则C的离心率为?摇?摇?摇?摇。

解法1:设椭圆的方程为:+=1,D(x,y),又B(0,b)、F(c,0),则=(c,-b),=(x-c,y),由=2得:x=,y=,代入椭圆的方程+=1,解得e=.

解法2:如图,|FD|=,|FB|=,由题意:cosθ==e,||=2||,所以有:=,即=,解得e=.

点评:两种方法计算量看起来差不了多少,但事实上解法2优于解法1,下面再看一道题。

例2.(2009全国II)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为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若=4,则C的离心率是()。

(A) (B) (C)(D)

解法1:由题意AB的方程是:y=(x-c),代入-=1中消去y得:(b-3a)x+6acx-3ac-ab=0。

设A(x,y),B(x,y),

则x+x= (1)xx=(2)

又=4,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c=,

即x+4x=5c(3)

联立(1)、(2)、(3)得:e=,选(A)。

解法2:设双曲线C:-=1的右准线为l,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BDAM于D,由直线AB的斜率为,知直线AB的倾斜角为60°,

∠BAD=60°,|AD|=|AB|.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 |AM|-|BN|=|AD|=(||-||)=|AB|=(||+||).

又=4,

・3||=||,

e=,故选(A)。

解法3:由已知有:||=4||,

而|AF|=,|FB|=,即=4,解得:e=,故选(A)。

点评:本题用三种方法来解答,解法1最常规解法,但计算量太大,作为一道选择题,花费十分钟未必能算出来,效率太低。解法2利用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和平面几何知识,虽简单但有一定难度。显而易见,再没有比解法3更简单的方法了。

读者不妨利用例2的方法练习解答2010年全国II理科卷第12题和2010年辽宁理科卷的第7题。

练1.(2010全国Ⅱ)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k(k>0)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亮点,若=3,则k=()。

(A)1(B) (C)(D)2

答案:(B)。

练2.(2010辽宁)设抛物线y=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那么|PF|=()。

(A)4 (B)8 (C)8 (D) 16

答案:(B)。

例3.(2010重庆)已知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y=4x上的两点A、B满足=3,则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摇?摇?摇?摇。

解:如图,过A、B分别作已知抛物线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C,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即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记为d,则d=(|AD|+|BC|)=(|AF|+|BF|)=|AB|,由公式1:|AF| =,|FB|=,由已知:||=3||,解得:cosθ=,再由公式2得d===.

通过以上几道2009、2010年的高考原题可以看出,公式1、2是参加高考的同学不得不掌握的一个考点,希望列举的那几个例题的演示能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在以后遇到类似题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一类数列通项的求解 下一篇:几何探求代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