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10-10 08:31:39

针对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问题的研究

[摘 要]我国森林采伐制度在实行的三十多年里,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和环境平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木材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森林采伐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难以协调,必须对原有的森林采伐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本文通过分析现代采伐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TE93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72-01

一、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多种制度冲突

目前,经济建设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制度与大规模的木材生产计划不相适应。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是根据木材生产量和采伐量制定的森林采伐限额,每个地区的森林采伐量均不得超过此限额,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经营制度是根据区域特点,相关的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做出详细的规划,通过规划计算出森林采伐限额。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三者应该是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但目前,我国的森林采伐制度出现严重的滞后现象,木材生产计划同时也受到其他两者的制约和限制,造成社会对于木材资源的供不应求,严重阻碍了我国木材经济的发展。

2、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难以平衡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施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但是限额采伐却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林业经营主体。随着市场的经济开放,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林业经营主体只能按照以前的限额进行经营,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变动,严重损害了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打消了林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森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效益,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何时采伐,采伐限额、种植树种等都受到各地林业局的管理控制。林业经营主体不但不能够按照所需量正常经营,还要维护森林的生态效益。国家对林业经营主体做出了如此多的限制,给经营主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西方国家,通过对林业经营主体减税、免税给予一定补偿。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国家对林业经营主体的补偿。国家通过限额采伐保护森林资源,但是却侵害了经营主体的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降低了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阻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

3、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合理

(1)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科学

森林采伐限额是由林业部门按照规划设计调查确定的,当地林业部门通过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销售量,将调查结果报告给上级,由上级制定出森林采伐限额。森林采伐限额既要保证经营主体合理经营又要保证森林的生态环境。但是,林业经营主体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几乎不再考虑森林生态环境问题,在上报时通常提高销售量。因此,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科学,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森林采伐限额分配存在设租和寻租现象

据调查森林的采伐量每年都要超过采伐限额,除了一些乱砍盗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森林采伐限额分配中存在设租和寻租想象。设租是指森林资源采伐管理人员对正常采伐的干预,阻止经营单位主体正常的获得木材资源,反而他们为行贿者亮灯,导致了不行贿就得不到木材。有设租就有寻租,寻租是指经营单位主体为了获得木材或更多的木材,通过对森林管理人员行贿,在上报采伐限额时故意提高采伐量,以此经营单位主体获得更多的采伐指标,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二、对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

1、重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制定,是确定我国森林采伐限额的前提条件,是影响我国木材经济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科学编制,完善方案内容,加强编制方案的指导性,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加森林资源投资与收益分析评估内容,保证森林经营方案的有效性。

各森林经营者还要严格实施经审核审批的森林经营方案。林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执行编案成果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建立严格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检查、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森林经营方案施业的森林经营者,不予安排采伐指标;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或经济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实行分项、分类管理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实行分项和分类管理,有利于森林资源管理更有效、更科学,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划分,对公有林和非公有林进行分类、分项管理,使得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森林经营主体,实现了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对公有林的保护,深入贯彻落实限额采伐制度,提高环境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非公有制的商品林, 国家应当放松对非公有林经营者的控制,可以取消采伐许可证制度,建立采伐申报制度, 即非公有制的商品林的经营者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地方林业行政部门申报采伐计划, 林业行政部门在生态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符合采伐技术指标等前提下,原则上应当批准。如非公有林被区划为公益林或者确因生态状况或公共需要不能批准, 国家应当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3、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实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是国家用来控制、调节年度商品材消耗林木数量的法律手段,保证商品材年采伐量不突破相应的采伐限额的具体措施。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是在已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森林采伐限额包括商品材、农民自用材、烧柴等一切人为消耗的森林资源,其中消耗最大的可控制部分就是商品材所消耗的森林资源。国家通过对商品材采伐量的限制,保证年采伐限额不被突破,具体规定为: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随意增加,不得跨年度使用,国有和集体商品木材生产计划指标原则上不能相互调剂使用,不能把抚育采伐指标挪用于主伐和其他采伐等。我国对于商品材采伐的种种限制,实际上是在限制森林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降低了营林的效益,增加了营林的风险,阻碍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我国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方案和批准森林经营方案之后,其实没必要规定商品材年度生产计划,因为森林经营者是以营利为目的,会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如何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不会寅吃卯粮,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森林的实际更新情况,在国家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允许范围内自行确定采伐数量。所以我国完全可以取消木材生产计划、放宽对商品林采伐的限制,这样不但不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砍伐,还可以推动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尽快建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4、完善林业税费制度和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的林业税费制度,取消不合理的林业收费项目,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进行商品林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加大资金支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在发展林业方面,应充分借鉴取消农业税费问题,降低林木采伐税,积极扶持林业经营,降低林业贷款利率,加强我国林业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对非公有制林木被化为公益林的情况,应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合理的补偿,提高人们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总结:森林资源的合理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建立完善系统的林木采伐制度,对林木限额管理试行分项、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取消不合理的林业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提高人们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旺煜.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2] 马景龙,付思明.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完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上一篇:浅谈地质勘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针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