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泉凸起西部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识别及分布规律探讨

时间:2022-10-10 08:29:02

三个泉凸起西部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识别及分布规律探讨

[摘 要]本文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相关理论对三个泉凸起西部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薄互层中岩性圈闭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通过构造、沉积综合分析,提出了白垩系呼图壁河组油气主要聚集在油源断裂与砂体有机匹配形成的断层-岩性或岩性圈闭中;明确了有利圈闭多在三个泉凸起东西向长垣背斜带构造带的脊线的主要油源断裂附近分布,为该区呼图壁河组薄互层岩性圈闭勘探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圈闭识别技术 三个泉凸起 呼图壁河组 岩性复合圈闭

中图分类号:TE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65-01

1 引言

三个泉凸起是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中受海西期天山造山带与阿尔泰造山带挤压褶皱作用而形成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1]。该区主要产油层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头屯河组及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地层,其中侏罗系地层较好的构造圈闭目标都已钻探,其油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并且有利区已经提交探明储量。除了部分区域提交探明储量之外还存在较多的剩余出油气井点,目前这些剩余出油气成藏规律尚未得到解剖和认识。

本文探索了该区岩性圈闭识别的主要技术方法,初步理清了白垩系呼图壁河组的岩性圈闭目标分布及成藏规律。

2 圈闭识别主要技术与应用效果

2.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包括振幅类、相位类、频率类和相关类等数十种属性,其中振幅类属性应用最为广泛。在该地区呼图壁河组砂体识别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呼图壁河组二段第三砂组提取并又选了平均振幅属性图,属性分布趋势符合沉积规律,河道砂体边界清晰,统计工区内53口井,符合率达76.2%。对识别砂体尖灭点的变化、对追踪单砂体具有独到的优势,有利于解释人员正确认识地质现象。

2.2 地震相分析技术

单一属性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两翼符合率较低,尤其是工区西北部砂岩厚度与属性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在盆地形成的不同阶段,不论在构造形成环境、地层沉积背景等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用单一门槛值很难同时反映构造高部及构造低部的储层形态。地震相分析就是根据地震反射资料解释沉积相,其主要思路是根据一系列地震参数,按一定程序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2],充分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谱分解技术提取的地震信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各种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对优选的各地震属性利用神经网络算法确定同一平面点的聚类属性,按照人为给定的聚类数确定平面各点聚类属性的从属度,如果某点属于本聚类的从属度大于属于其它聚类的从属度,那么该点被认为是属于本聚类。从呼图壁河组二段(K1h23)地震相图上可见图中的河道及地质体边界较之沉积相图更为清楚,细节更为突出。针对工区的单一地质体进行了符合率统计,对井符合率相对较高。

2.3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

本区呼图壁河组产油砂层厚度相对较薄,给反演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为了满足对纵向分辨率的要求,同时又尽量保持横向上的准确性。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最终采用Jason的StatMod MC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开展储层反演及有利储层预测研究。StatMod MC采用严格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随机模拟技术相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随机反演算法。通过将地震岩相体、测井曲线、概率密度函数及变差函数等信息相结合,定义严格的概率分布模型。首先,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和地质信息获得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其次,复杂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根据概率分布函数获得统计意义上正确的样点集,即根据概率分布函数能够得到何种类型的结果;内置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引擎保证了在地震数据有效带宽范围内,模拟结果至少和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结果一样精确。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储层表征与预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以对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该反演方法在本区薄层砂体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纵向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反演结果显示砂体的横向展布及井间砂体的连通性符合沉积规律。

3 成藏规律分析

3.1 构造地质特征

三个泉凸起西部区域构造属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海西期隆起活动以上拱侧向挤压为主,形成了条状的长垣凸起带,侏罗系沉积时由于古隆起存在使其具有披覆性质,形成了多个高点的披覆背斜。喜山期该区构造活动较弱,使早期形成的侏罗系圈闭得到了良好的保存,也使白垩系构造继承了侏罗系圈闭的形态,只是背斜隆起幅度变缓。白垩系呼图壁河组现今顶面构造相对于侏罗系具有继承性表现在西部构造高,东部陆9井区次之,中部沿梁为鞍部呈东西向长垣的构造特征。该区由燕山运动形成的断至白垩系的张性正断裂较发育,该断裂系统与白垩系底部的不整合面组成的浅部输导体系为白垩系地层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3.2 地层沉积相特征

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h)总体为中小型三角洲与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西、北东两个方向,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三种亚相,由于水体较浅,地形较平坦,受波浪改造作用较强,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该层段沉积的前缘席状砂体储层物性好,为较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区。研究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受沉积作用控制纵向上形成了砂岩与泥岩频繁互层的沉积序列,呼一段和呼二段小砂层可达到50~90层,砂岩厚度1m~12m,累计砂岩厚度80m~348m。多口探井在白垩系的不同层位获得工业油气流,油气显示丰富。呼一段和呼二段内部泥岩也可作为局部盖层和隔层,呼图壁河组油藏属一砂一藏的多油藏组合。

3.3 有利圈闭分布特征

通过上述圈闭识别技术方法的应用,预测呼图壁河组二段有利圈闭主要集中在该区的中西部,主要发育在东西向延伸较长的断裂附近,而这些正断裂多是燕山末期由侏罗系断至白垩系的通源断裂,这些断裂与砂体的合理匹配为该区断层-岩性圈闭及岩性圈闭的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结论

(1)三个泉凸起西部的构造活动性和沉积背景决定了岩性圈闭分布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为该区岩性圈闭勘探提供依据。

(2)白垩系呼图壁河组油气主要聚集在油源断裂与砂体有机匹配形成的断层岩性或岩性圈闭中,其中上倾方向被油源断裂遮挡而成的断层遮挡圈闭、下倾方向被油源断裂沟通的岩性圈闭为研究区呼图壁河组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3)有利圈闭多在三个泉凸起东西向长垣背斜带构造带的脊线的主要油源断裂附近分布,油藏类型由构造-岩性、岩性-断层油藏为主。

参考文献

[1] 况军,王国林,贾希玉.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演化及油气前景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1991,(01):5-12

[2] 佩顿CE编[美]等译;牛毓荃,徐怀大等校.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

上一篇: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之探究 下一篇:FRP复合材料土木工程应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