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充满童声妙语

时间:2022-10-10 07:43:21

让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充满童声妙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能交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自己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让人担忧的“冷静”状态。

镜头一:教师抢着说,急于求成

教学一年级《9加几》,教师一提问:“你怎样算出9+4的结果?”前3个学生都是回答:“我从9 一根一根数到13的。”由于没有得到教师预想的答案,教师非常着急。最后一个同学说:“我是先从9根数到10根,再用10根加上1根是13根。”终于是自己预想的答案,教师马上抢过来重复一遍,板书在黑板上,继续下面的教学,而大部分小朋友还在“云里雾里”。

镜头二:学生“生病”教师“吃药”

教学三年级的《认识面积》,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物体某个面的面积,学生摸着文具盒的上面回答:“这是文具盒的面积。”教师纠正:“是文具盒上面的面积。”另一学生摸着空调的前面说:“这是空调的面积。”教师又纠正:“这是空调前面的面积。”学生三摸着杯盖说:“这是杯子的面积。”教师再次纠正:“这是杯盖的面积。”……

镜头三:个别替代全体,重心过高

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的把所有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竖着摆在黑板上,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比比谁发现的多?”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一说:“第二个数一个比一个少。”学生二说“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学生三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的比他们都多。第一个数一个比一多,第二个数一个比一个少,得数都是10。”教师这时也非常的激动,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像学生三那样完整的表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低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反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

1.学会模仿教师的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范例,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条理的表达。

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先示范数学书封面、直尺表面一周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试着这样表达:“从这点出发,沿着数学书封面(直尺的表面)的边线围一圈,这就是数学书封面(直尺的表面)一周的长度。”学生一开始的表达还有点磕磕碰碰,但在不断的训练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对“一周的长度”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2.学会模仿学生的语言

如镜头三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把每个数的规律都表达出来,但这只是个人,教师要有义务让全班学生都能认真倾听,都这样模仿着说一说,才能把一个人的“人参果”变为大家的“人参果”。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要让学生能认真倾听、模仿。只有会倾听模仿的人,才会表达。

二、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会阅读是会学习的前提。而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数学书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上的知识,也可以从书中图画、文字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如教学《认识加法》这一课,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例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呢?

生1:我看到有3个小朋友给花浇水。

师追问: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2:还有两个小朋友也来浇水。

(指着学生说的两个情境)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3: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浇水?

师:你能把刚才说的信息完整的说一说吗?学生三句话完整的表达。

在上述片段中,教师逐步的引导学生收集图中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能把收集的信息与提出的问题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也为学生理解加法含义打下基础。除了“认识加法”,后面的“减法”的教学也是如此,都需要学生充分的阅读、理解主题图,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图中的意思,这样的阅读,通过语言的外显,让阅读更加深刻。

三、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就是“数学源于实践”的教学思想。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阶段,学生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实践,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含义。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当学生已经对分数1/2的含义有了初步理解。我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1/2吗?”学生动手折、涂色。学生有的是横着对折 ,有的是竖着对折 ,还有的是斜着对折 ,出示这几种资源后,教师追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的折法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回答:“都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这样,在动手操作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低年级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又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为他们提供“说”的情境,在“说”的同时使思维得以开展,使数学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

如在教学“元、角、分”中,我设计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购物超市,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超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表演的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营造了买和卖相互配合、互相交流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售货员说:收你30元,找你5元。在活动中生成数学问题,又在交流和探究中解决了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在应用中丰富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是一种特殊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印刷上运用了大量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为我们加强孩子们的直观语言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也会在数学口语交际领域中拥有更明媚的春天!

上一篇:科学课让学生“动起来” 下一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