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开展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0 07:04:48

手术病人开展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择期手术患者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缓解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安全度过手术关 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当天见到患者,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访视组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不良心理自觉症状占本组80%,访视组患者有不良心理自觉症状仅占本组5.1%。结论通过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能够减轻患者在手术期间的不良心理自觉症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推动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72-01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又作为一种应激原,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内分泌和循环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治疗能否成功。为此,我院通过开展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的健康恢复。这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择期手术患者236例,其中男132例,女10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岁。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8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传统的手术室工作程序,在手术前一天接到手术通知单。按通知单准备手术常规物品及特殊器械等。在手术当天见到患者,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嘱患者配合手术,并作好术中记录,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

1.2.2 访视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

1.2.2.1 术前访视:

1.2.2.1.1 访视时间为手术前一日下午3时以后,因这个时间段患者午休已过,各种检查结果已回报。由手术室高年资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时间一般15-20分钟。

1.2.2.1.2 访视内容:

1.2.2.1.2.1 查阅病历。核对访视单上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麻醉方式。了解与手术有关的项目如生命体征、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月经史、交叉配血情况、手术部位备皮情况、传染病化验结果,以便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1.2.2 做好心理护理 。到病房与患者交谈,先作自我介绍,并说明来访目的,交谈时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如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怀疑手术的效果,担心术中术后疼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耐心、详细地进行解释,同时还利用其他术后患者的现身说法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以放松的心情配合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

1.2.2.1.2.3 做好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术前12h禁食,4-6小时禁饮。取掉假牙和饰物,不化妆、不涂口红,不需要留置尿管者进手术室前请排空膀胱。解释手术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如甲状腺手术、股骨颈置换手术等,因用别的无法进行手术,患者只要放松,主动配合,是能够承受得了这种的。征求患者是否使用镇痛泵,减轻术后疼痛。访视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比如癌肿是否清除,是否会复发等,应与医生的回答相一致,切忌含含糊糊,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1.2.2.2 术中护理:术日晨早上交接班时由高责护士将术前访视患者的特殊情况做重点交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同时亲自到病房迎接患者入手术室,与患者进行交流,如:询问昨晚睡眠情况,关心患者的冷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进行麻醉前,患者的心理紧张达到最高峰,此时,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1]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3 术后随访:一般于手术后2-3天进行,通过了解患者精神状态、体温、伤口疼痛及渗血渗液情况,对术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另外询问患者或家属对手术访视的态度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都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对照组因术前手术室护士未与患者沟通,造成患者不良心理自觉症状。表现为进入手术室后感到陌生不安、认知缺乏、恐惧者94例,占本组80%。安全感缺乏、感到孤独无助者83例,占71%。访视组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在进入手术室后基本上能够克服不良的自觉症状,积极地配合麻醉及手术者112例,占94.9%。

2.2 两种方法对麻醉效果及手术配合的影响:对照组患者由于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导致情绪和行为不稳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其中有2例严重者必须终止手术,占本组1.7%。访视组均能积极配合医生,使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3 结论

3.1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的目的和意义是要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不安与恐惧及帮助其维持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因此围手术期不良心理自觉症状的减轻以及应激性生理反应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术前访视对缓解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效果的指标。本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理自觉症状中,陌生不安,认知缺乏及恐惧者为80%,说明这三种不良心理自觉症状正是我们术前访视中要设法解决的关键所在。而访视组的患者已有94.9%消除了上述不良心理症状,积极地配合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满意的效果。

3.2 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护士对患者的关心体贴,热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由于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服务,对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这种护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统计,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1%。

3.3 对护士的业务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术前、术后访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本身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强了护士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 ,认识到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正常的护理工作。 3.4 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过去我们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术中的配合,只是单纯地通过手术通知单表面上了解患者的手术诊断及拟施行的手术,术中与患者交流机会很少。现在通过开展术前、术后访视,使我们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术前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术中积极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适时随访,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进了患者与护士的感情。经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 ,充分体现出这种模式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有力推动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进展,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憬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39

作者单位:514100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宫内节育器异位临床病例分析 下一篇:赫赛汀联合化疗心脏毒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