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探究

时间:2022-10-10 06:53:13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探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这里强调人文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人文气息,陶冶个人的品行,领悟人生的哲理,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美的意境、美的内涵、美的形象和美的语言,使学生沐浴在人文精神的光环之下,深化人文教育,激发审美的体悟潜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具有比较与鉴别的创造性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挖掘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美,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剖析,可以辨别出作品中人物的好坏,心灵的美丑和道德的贵贱,品味人生态度,玩味人生的起伏,领悟人类内心世界的博大,感受人文个性的迥异。通过阅读我们还能感受到人类行为的真与善,品味出社会现象的丑与恶。我们对文章的阅读,主要是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欣赏行文流畅的美,了解主人公高雅的情趣,感受作品的意象之美。

一、从文学作品阅读中感受作品的意象美

文学形象中的意象美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两种。文学形象因其形象本身的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以及唤起美感的特点,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我们在阅读中遵循读者的审美规律,有助于对文学形象进行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象,往往从五个方面入手来完成审美的过程。如:想象、感知、唤起情感、审美判断、审美品味等。我们不妨从课文中的《变色龙》入手,分析其意象。想象中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斌性贪婪而吝啬,对权势充满着巴结与势利,变成了不耻于人类的东西。从其外部的感知上,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披着军大衣而形象猥琐的丑陋男子。道明了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从唤起情感的角度来探究,可以从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就可透视其灵魂的一斑,奥楚蔑洛夫对狗与赫留金的心理态度呈现了六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小狗――将军狗――将军的名贵的狗――不是贱狗――将军哥哥伶俐的狗”由此把变色龙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审美的判断来看,奥楚蔑洛夫对狗与主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徇私枉法的具体表现。我们从审美与玩味来看,通过对《变色龙》的形象反衬,通过把握篇章的布局和立意,就可以一目了然。

二、从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行为美

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表现了作者忠精报国的民族气节。当山河破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保持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昂扬心态,这是何等的可贵。作品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作者的忧国忧民与精忠报国的心情跃然纸上,这是一段抵御金兵入侵的悲壮历史,本文的审美价值增添了人文教育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文学作品的演进不仅牵涉到许多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而且也牵涉到历史当事人的行为,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具有历史的延伸意义,与时俱进,传承到我们今天的社会。成为一部传扬民族优良传统的活教材。我们在涉猎古典的时候,还会发现有许多可读的好作品,比如:《范进中举》,还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我们只有比较方可知道其内在的奥妙,也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其内容的真伪。当我们运用了比较阅读法之后才能发掘作品内容之中的可比因素,从而获得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其实,《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文章,从写作的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主人公张狂的行为特征来看,起码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比较:1.疯癫的举人和落魄的童生。2.市侩的狂迷和主顾的凉薄。3.夸张的变形和白描的勾勒。经这么一比,范进与孔乙己人情世故,具已入木三分。俩君子皆热衷功名。孔乙己麻木迂腐中寓有清高傲气,偷窃懒惰中又不乏善良正直;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鉴赏了前人的不朽之作后,方可了解行为的美丑之别,真正了解到人间高尚的行为美。

三、从作品的阅读中感受人物的道德美

人生的道德修行古已有之,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在《古文观止》中也不乏其例。如《乐羊子妻》中有记载:“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有志气的人不喝偷来的水,有廉耻的人不吃嗟来的食物,更何况能够以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求得利益以致玷污行为吗?”《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引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不受嗟来之食(成语嗟来之食的来历)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做人德为首,故孔子长篇累牍为一个“德”字而奔走呼号,提出了“克己复礼”学说。反衬物欲横流,男盗女娼的今天,阅读至少能给人类的贪婪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上一篇: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 下一篇: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