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公交站台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0 04:59:44

城市绿色公交站台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 本文以城市公交站台为研究载体,探讨了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小型建筑物的改造和创新性设计,来有效地推动有机绿色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公交站台 建筑设计 有机绿色

源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1210613029

引言

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机的出现,“公交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形式,开始遍布人们的出行生活。1974年快速公交系统(BRT)第一次在巴西库里蒂巴建成,自此在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快速公交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公交站台”也在无形之中体现了城市经济文化现象的展现、审美趣味的导向、市民生活环境的改造与美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1 现状与问题

在中国现今大多数的公交站台都采用单面围合加出挑顶棚的建构方式,在功能舒适性上其弊端显而易见。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优点。一是在材料的使用上节约建设材料,二是单面围合的站台有良好的通透性。但在人性化、现代化、多功能化和绿色节能上,现存的公交站台形式远远不足,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

1)使用功能不完备。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大多数站台都缺少一些必要的功能设备设置。

2)缺乏环境舒适性。在夏冬季极端天气里,市民在等车环境中都无法享受到一个让人舒适的环境,进而影响到乘车的心情。

3)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公交站台的拆迁变化每日都在发生,其现存形式往往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速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针对公交站台存在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纷纷致力于城市公交站台的设计与创新,并且出现了大量运用新技术、新造型、新材料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公交站台。然而在这些方面中国却举步不前。

2 设计策略的研究

2.1 节能手法创新

2.1.1 可视化绿色覆盖

在现行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绿色景观的设计都成为城市规划中的工作重心。公交站点采用的都是公交站台结合行道树布置的方法,借用行道树来提供给人遮阳等的空间。这种方式虽说可行性较高,但毕竟过于被动有悖有机绿色城市发展的趋势。可视化绿色覆盖旨在结合公交站台的建构形式和建筑材料,使公交站台本身就能成为营造城市绿色环境的小景观点。

1) 金属结构框架绿色凹槽设计

公交站台可以看作一种简单的板柱体系,结构的支撑柱通过改造可以做成带有凹槽的金属结构,而在其凹槽之中又可以种植一些带状的绿色植被,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材料来实现绿色设计。

2) 站台顶棚绿色植物间隔覆盖

自柯布西耶提出屋顶花园以来,世界各地的建筑广泛采用了这一设计手法。“屋顶花园”这个概念同样可以运用到公交站台这种小型建筑物上,间隔分布在站台顶棚的绿色植物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绿色小景观。

2.1.2 相变材料应用手法创新

相变材料的节能原理在冬夏两季不同。在夏季材料受热融化,在从固体变为液体的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而在冬季白天,相变材料通过太阳能蓄热,到夜晚寒冷时,材料释放白天所收集的热量,为室内供暖。

在相变材料的传统应用手法上,如若直接将相变材料---石蜡灌入中空的材料间层中,石蜡受热融化后,全部堆积到围护结构底部,会导致材料上下部分蓄热效果不一。经过反复实验与研究,发现将石蜡依附在金属网上固定,效果较好。这是由于金属受热导热均匀,网格细腻易于固定。将相变材料固定在金属网上之后与EPS泡沫板相结合,其改造有效改善实验效果,故在材料的固定方式上得以创新。

2.1.3 对传统集热墙的改造创新

传统集热墙原理是利用阳光照射到外面有玻璃罩的深色蓄热墙体上,透明盖板和厚墙外表面之间的夹层空气,通过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入室内向室内供热,同时墙体本身直接通过热传导向室内放热并储存部分能量,夜间墙体储存的能量释放到室内。传统集热墙一般是针对我国北方太阳能丰富且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仅针对冬季寒冷天气加以改善,而不能良好改善其他部分城市冬冷夏热的天气环境。

对于此问题的创新改造先从夏季现状出发,首先将透明盖板撤去取消空气间层,再将传统集热墙的深色蓄热墙体改为白色,使其能够在夏季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利用浅色墙面将阳光反射,而在冬季则利用集热墙基本原理加以创新,由于集热墙空气间层与公交站台室内形成了温差会产生热压作用使得空气流动,因而在墙上端与下端分别安装PCM管从而形成空气出口与进口,加快了空气交换,使得冬季站台室内温度尽快升高。与此同时,集热墙形成空气保温间层,与此同时加入相变材料石蜡层制成的围护结构蓄能使其夜晚放热,共同为建筑保温。

2.1.4 太阳能的利用

城市公交站台的一些设施需要利用电能,如广告牌,电 话亭及自动饮料机等等,若在站台顶棚的设计中加设太阳能板来储蓄电能,则更为绿色环保。

2.2 城市公交站台建筑造型创新

2.2.1 公交站台功能的优化

现存城市公交站台热舒适性差、建筑功能过于单一,解决热舒适性的策略已在上文节能手法中进行了探索。建筑功能上,传统公交站台排队等候空间不明确,各路公交车停靠位置混杂。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可能解决手法是:根据公交站台的使用情况划分出每路公交车的候车空间,在两个候车空间之间设置排队空间,并在排队点地面上醒目地标识出公交车线路号,方便公交司机清晰可见每一站的具体停靠点,这样将有力地保证了候车与乘车秩序性。

2.2.2 公交站台的“可拼装,好拼装”

如今在很多领域都已提出了“拼装”的概念,如集装箱拼接等,“拼装”形式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理公交站台设计也可引入“拼装”的形式,即公交站台可分解成单元模式,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有的建筑功能,实现“功能可拼装”。其次,维护结构均可以预制且大批量生产,到现场后可快速拼装,每个单元体也可以被拼接在一起,实现“建筑好拼装”。这种拼装的形式也能更好地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公交系统服务。

3 展望

近100年来传统工业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城市的繁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在公交站台等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建筑中,城市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变得更加突显,解决它们显得愈加迫切。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该从提出新的空间组织方式,植入符合需求与时俱进的建筑功能,大量运用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等。如此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交通环境,更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和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江哲丰.现代城市公交站台设计初探[J].艺海.2011(08)

[2] 鲁扬.公交站台应该体现城市品味[N]. 中华建筑报.2007-03-13(005)

[3] 庄春龙.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D].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

[4] 刘倩妮,陈宁. 与建筑一体化石蜡类相变材料研究与应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8(02)

[5] H.Saha.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solar thermal storage of water filled cans as solar thermal storage medium:comparative test data analysis.Abstracts of Selected Energy Technology.1979

上一篇:供水漏失率与时变化系数的研究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