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0 04:04:38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仿真软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给传统职校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首先总结了“教赛融合”教学模式以及“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教赛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平台建设的影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在电类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平台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虚实结合”;“教赛融合”;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13

1“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意义

高职电类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很多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往往要求学生既能进行硬件设计,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软件编程及实际动手组装。因此这些课程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而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完成后,便直接进入实物的安装和调试环节。这种模式往往存在电路参数计算繁琐、设计方案不易修改、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弊端,拉长了设计周期,降低了效率。并且在实际动手过程中,由于元器件参数选择,程序编写能力等原因,往往难以一次就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浪费了资源。

以单片机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为例,在理论学习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单片机基本硬件电路,数码管、按键等外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配合电路编写相应的程序。在实践教学阶段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识别器件焊接PCB,并进行相对应的编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多,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单片机教学过程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单片机电路,将编写好的单片机程序加载到仿真中运行,观察现象,查看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可以反复修改电路及程序,直到得到正确结果,再来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虚拟仿真对理论教学上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利用仿真更换不同类型的器件并相应地修改程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及电路的工作原理,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势主要体现在(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2)打消了学生害怕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3)拓宽了老师及学生的思路和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教赛融合”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意义

“教赛融合”是指学校依据本专业人才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体系,将学生所必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设置为竞赛项目,并针对竞赛项目开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模式下,竞赛已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延伸。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竞赛成为一种教学成果的检查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与常规教学模式有极大地不同。以往的教学与竞赛脱节,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采用“教赛融合”教学模式,选取一些能够体现教学内容要求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作为竞赛项目,并针对这些项目进行专业化的专业指示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使竞赛与教学形成一个整体。并且这一教学方式还反过来促进了教学自身的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体现在:(1)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是在课堂完成的,实践部分在实验室完成。而“教赛融合”要求实验室与教室一体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教赛融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竞赛要求结合起来,依据竞赛的内容选取必备的理论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按照传统学习顺序进行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讲授式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集实践、理论、自学、讨论、习题为一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4)“教赛融合”改革了学生的考核制度,学生作业已不单单只是习题,而是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收集资料,项目方案讨论,仪器使用方式的学习等等。

3“教赛融合”教学模式对“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

教学平台是指为开展教学实践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其中主要包括提供开展教学实践的场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设立的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设备,以及教师水平等。以下分别就“教赛融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平台各个部分的影响进行分析。

3.1“教赛融合”教学方式对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建设的影响

一般院校的教学场地分为各类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两大类。教室主要作为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场所。而实验室(实训室)主要作为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教学场所。而在“教赛融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与竞赛合为一体,都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形成以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教、学、训、做”合为一体的教学场所。

为此,学校必须加大实验室(实训室)的投入,构建更加良好的软件与硬件条件。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实验综合技能的真实项目和仿真项目相结合,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中心。

3.2“教赛融合”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不是非常明确,往往是“为了学而学”,所以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教赛融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性明确,学生知道自己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进行学习。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老师可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从中得到答案,学会自我思考的方法。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3.3“教赛融合”教学方式对课程、教材建设的影响

大学里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类。这样排课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循序渐进,能够较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产过程严重脱节。而“教赛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校人才培养设定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企业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技能设置为竞赛项目,针对竞赛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教学。

在“教赛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的分类已经不是那么的明确,一个项目可能包含多个学科所需的知识。而传统的教材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点的讲述,因此,传统的教材已不能满足“教赛融合”教学方式的需求,需要重新编写教材。但传统教材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教材。

3.4“教赛融合”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赛融合”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老师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即教师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且能够积极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随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深入行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改革效果总结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校安排教师下到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针对培训内容从新编制了部分教材和指导书。学校新建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将单片机、PLC等课程主要安排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授课,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学习完成后,会安排相应的实训课程或者课程设计,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自己进行电路的组装与程序的编写。课程设计采用比赛的方式,在完成后由老师对作品进行打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挑战杯”等各类大赛中获奖,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改革,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真正达到“教赛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伟林,何静.虚实结合法在数模混合电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2]黄亚静,孟泽云.“赛教结合”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2,(11).

[3]胡晶晶,李娟.“虚实结合”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探讨[J].赤峰职业学报,2013,(29).

[4]秦国栋.高职院校“产品导向、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3,(11).

上一篇:Android系统核心管理工具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