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黄梅戏民营团体现象初探

时间:2022-10-10 02:51:40

怀宁县黄梅戏民营团体现象初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的专业黄梅戏剧团经营情况不是十分乐观,有的甚至陷入了困境。而素有“戏曲之乡”的怀宁县却常年活跃着一批黄梅戏民营团体,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怀宁县是微剧的发源地、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艺人汇聚、名伶辈出,故而有“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之说,这里的“石”专指位于皖西南的怀宁县石牌镇。早在明末清初,石牌就已经成为潜山、太湖、望江、宿松四邑通往安庆的水陆要道和物产集散地。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石牌市井文化的发展,石牌及周边民众一向喜爱赛歌,每逢社日、节庆各丰收季节,人们便邀班结社登台演唱,早先流行的是“耕歌戏”,后来江南的青阳腔传到石牌,与耕歌戏相互溶合,并吸收了僧道诵经的佛调,衍变成一种新腔“乐佛调”,又称之为“石牌高腔”。据了解,从明末开始先后流播到石牌的声腔有江西的弋阳腔、苏州的昆山腔、甘陕的秦腔、池州的青阳腔、微州的四平腔、湖北的采茶调等等,这些艺术形式为势不两立的黄梅戏民营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黄梅戏在怀宁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的民营班社才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在县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有洪镇发间黄梅戏剧团、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公岭美德黄梅戏剧团等,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以浙江、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为多。在怀宁农村,群众把请人看戏当作一种时尚的消费,每逢红白喜事、孩子升学、老人做寿,老百姓都会邀请民营班社唱上几台大戏,真正让人体会到“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的传统民风和浓烈的戏曲氛围。

怀宁县的民营班社之所以在最近几年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拥有较为广阔的演出市场,主要是得益于怀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扶持,同时,民营班社自身的特点使其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目前民营班社的情况来看,他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组织形式灵活。民营班社通常都实行班主负责制,班主就是老板,既会演戏又是剧团固定资产的所有者,还要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对剧团演员的进出、收入分配、艺术生产等拥有绝对的自和决定权。二是用人制度灵活。民营班社的演职人员基本上都是实行松散式的聘用制,班主根据剧目需要聘请相应的演员,对身体不适、演技不精、不服管理都随时予以辞退,大多数演员农忙时就是农民,农闲时又变成了班社的演员。三是上演的剧目灵活。民营班社的演出市场主要在农村,因此他们都能够锁定农民喜闻乐见的口味,上演的剧目既有传统的古装戏又有自编自导的现代小戏,有的班社还能结合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编排一些新戏,如反映普法题材的《慈母泪》,反映计划生育题材的《生个女娃一样好》等,深受广大农民观众的喜爱。四是分配制度灵活。民营班社的分配形式主要有两类,其一实行股分制,所有演员一专多能、不分主次、一人一股,演出收入平均分配;其二实行浮动工资制,以戏定角、以角定分、以分计酬,班主视演员的演出贡献、演艺水平、演出态度等评发工资,一些重要角色会根据需要临时从专业剧团高薪聘用,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五是勇于开拓市场。抢占演出市场对民营班社来说就是争取生存空间,因此,他们比较注重市场营销,通常都是班主自己出面联系,也有在演出地聘用经纪人的,这就需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作出快速反应;当然,民营班社的演出筹码并不固定,最低的不过两、三百元一场,高的也有超过两千元的,这一点是很多专业剧团无法相比的一大优势。

怀宁县黄梅戏民营班社作为活跃在农村文化舞台上的一支轻骑兵,他们自由组合、自我发展、无需政府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胆探索文艺演出的新路子,为专业剧团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这都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在经营理念、组织形式、表演内容、演出水准等诸多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对民营文艺团体的规范管理、方向引导和业务提升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一些民营班社上演的折子戏,往往没有正规的剧本,有的自己改编唱词、即兴发挥,也不排除会夹杂部分不健康甚至粗俗的内容,对此,相关部门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要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大对文艺演出市场的监管力度,要建立注册持证演出制度,不定期地召集班主参加政治学习,以提高民营班社的政治素质,确保农村演出市场不出政治性问题。

二要加大黄梅戏民间生态保护力度。要充分利用本地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时机,选择黄梅戏群众基础较好的石牌、洪镇、公岭、月山等地,举办民营班社风采展演,以逐步形成黄梅戏传播、继承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生态环境;依据目前民营班社多数以家族为单位的特点,发挥戏曲专业户的辐射作用,培养一支可以传承民间黄梅戏艺术的年轻力量。

三要加大民间黄梅戏艺术的交流力度。要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老一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举办艺术学校,采用“沙龙”、“茶社”、票友协会等形式,对民间黄梅戏艺术进行研讨和交流,文化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专项经费举办小戏调演、业务培训班,以促进民营班社的演职人员提升个人演出水平。

黄梅戏民营班社脱胎于传统、活跃于现代、扎根在基层、服务于民众,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文化、大众文化、“草根文化”,只要我们加以引导、积极扶持,怀宁县黄梅戏民营班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定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作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上一篇:浅议舞蹈演员的表演训练 下一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作用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