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金义黄梅戏剧社

时间:2022-07-09 01:51:59

怀宁县金义黄梅戏剧社

怀宁县洪铺镇的五桥胡家黄梅戏班第四代传人胡节银继承父亲胡开泰、叔父胡开来的衣钵,于20世纪80年代初,加入洪铺镇区职业黄梅戏剧团,拜陈宗记为师学习黄梅戏生行。之后,胡节银又参加县文化馆主办的黄梅戏培训班,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经济大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提高。因而,广大农民心情舒畅,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新的要求。于是,具有改革精神的胡节银顺应历史潮流,为满足农民群众看戏的需求,便筹措资金,购置衣箱,创办起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民营黄梅戏班社,名曰“安庆民间黄梅戏剧团”(今名“金义黄梅戏剧团”),现有演奏人员16名,其妻郑小琴是团里当家花旦。该团配备有灯光、音响和移动舞台等设备。演出于安庆各县及皖南的祁门、东至、贵池、青阳、铜陵等县。为了拓宽演出市场和提高竞争力,他们前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北等省流动演唱、颇受欢迎。每年演出都在300场以上,最多演过500场,演出收入近3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胡节银为得到领导重视,努力提高演出质量,积极参加省、市、县民营戏曲班社的调演、展演、汇演、研讨和培训,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和成绩。2004年首届怀宁县民间班社汇演中,演员和剧团都获得了奖项。2006年,在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民间班社小戏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胡节银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庆电视台合作拍摄的36集连续剧《天仙配》中,应邀扮演角色;是年10月,安庆召开的“全国黄梅戏市场调研会”,胡节银参加会议并作发言。2008年,安徽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胡节银和郑小琴演唱黄梅戏传统折子戏《打豆腐》,胡节银获“十佳演员”称号,并在“江淮十大民星”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同年8月,胡节银参加安徽省文联、剧协主办的安徽省民间职业戏曲演员培训班培训,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1月26日至28日,在首届孔雀东南飞文化节暨第二届怀宁民间班社展演中,胡节银获得了黄梅戏民间“十佳演员”称号;其间,由安徽省文联、剧协在怀宁召开的民间黄梅戏艺术研讨会,胡节银作为民间班社代表与专家学者一起,就黄梅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胡节银读书不多,但他勤奋好学,思想开拓,他办的民营剧团越办越好,充分体现了民间班社的特点,即演本地戏(黄梅戏)、请本地演员,为本地农民服务。在全县诸多的民营黄梅戏班社中要数好的,引起了领导、专家和同行们刮且相看,尤其是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安徽电视台、安庆电视台、怀宁电视台先后对该团进行专访报道。2009年正月初八,胡节银率团在月山镇演出,中央电视台闻讯冒雨前来采访。为配合第五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举行,大力宣传黄梅戏,更进一步提高安庆知名度,中央电视台和安庆电视台合拍大型纪录片《大戏黄梅》邀请了金义黄梅戏剧团参加拍摄工作,历时40天。《大戏黄梅》在央视、省、市电视台播放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上一篇:感物而动, 情即生焉 下一篇:探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