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探改之路

时间:2022-10-10 01:59:04

初中语文教学的探改之路

一、备讲课文,整体把握

拿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来说,本来很好的一篇文章在讲解时却被分解得“支离破碎”,陷入技术性的分析之中。其实,作品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通过阅读欣赏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净化人的心灵,既陶冶情操又有所启发。作品源于生活,所以它只不过是用来反映生活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如果我们将其分析得过于细致就似乎有违作者的原意。这样不但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学。

因此,教师在备讲课文时一定要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意思,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枝叶”。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于字、词、句的意思则有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去独立解决,教师给予指导大可不必细考。

二、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和基本训练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具有塑造人的精神境界的显著功用。语文教学向生活延伸,与生活密切联系正是这一特色的客观要求,初中语文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联系生活,扎实、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觉悟。”实际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重知识轻能力。很少让学生对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及广度深度提出看法,很少让学生把自己对教材中同类生活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这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改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教材认识生活,又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提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曾试探并依照:感知———实践———分析———提高的框式进行教学实验,发现效果不错。所谓“感知”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文体、作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对教材反映的生活内容及主题思想有了初步认识。“实践”就是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就教材中精语段或整篇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或口头描述。“分析”是关键一环,就是把教材内容和学生仿写比较讨论。领略原文作者对生活感受深刻程度及表情达意所采用的表达手法。“提高”的目的,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增加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据报载:部分省市在中考命题上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查,不但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言警句的识记能力。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学生如果抱住课本不放,在语文方面是很难有出息的。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讲诉中外名人博览群书的故事,向学生介绍这些名人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开阔视野,让学生感知多彩的艺术世界。勉励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召开课外阅读交流会。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内容、作品、评价、阅读收获相互观摩交流,共同促进提高。这样,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受益,还能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在教学改革中大胆探索实践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要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挣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改的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了解最前沿的教学信息,利用一切条件或机会学习他人先进的科学方法。同时,语文教师勇于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发现找出一些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三堡中学)

上一篇:护士在配置和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的职业防护 下一篇: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发生低血钾原因分析及护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