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寓教于乐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10 01:08:21

如何营造寓教于乐的数学课堂

“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利用一切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快乐地去说、去想、去看、去做,是当代数学教师应有的教学理念。

“快乐”反映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因此,追求“快乐数学”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内在美,让数学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的重要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充满快乐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第一,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并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数学练习,并能从中感受做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一、创设快乐的情境,让学生迸发激情与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了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的注入式教学,避免数学课堂的沉闷,我们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未尝不可。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如果结合新授知识和学生实际,设计巧妙的铺垫过渡题,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讲述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的巧妙运算方法,运用风趣精彩的导语引入课题等,就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教学“年、月、日”时,我手拿两本年历画,开门见山地揭示课文标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从这节课上学到什么?”学生的思维顿时给打开了。有的说:“我想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月又有多少天?”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是怎么回事?”还有的说:我经常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上经常讲的上旬、中旬、下旬究竟是怎么回事?”也有的学生平时读书看报多,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12岁的小朋友只过了3个生日……”

由于我注意了开讲的艺术,因而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会把有关对“年、月、日”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在课堂上表露出来。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年历画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创设快乐的练习环境,让学生亲密接触数学知识

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单一、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由此可见,练习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答案要有可选择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注意把练习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一个购物的小游戏:组织一个小超市,让5位学生扮收银员,其余学生扮顾客。商品有学习用品、玩具和生活用品。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和应用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完“统计的初步知识”后,我让学生分头了解我校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然后制成简单的统计表,使他们深刻体验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快乐的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行教材的设计及课程教学安排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它的实质就是鼓励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年、月、日”时,我先根据手中的年历卡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放到一起,把28天的月份和29天的月份放在最后,然后为它们起个名字。有的学生为2月份起名为“小月”,有的起名为“变月”,有的起名为“怪月”……课堂内一片欢声笑语,每位学生都充满了极大的乐趣。随后,我让他们把2月是28天的年历卡放在一起,把2月是29天的年历卡放在一起,并读出年份,观察它们的年份有什么特点,并参考谚歌把它们都记下来。这样,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情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意犹未尽。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挖掘外,在课堂上与学生交心、交流,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思维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对待、努力开拓,一定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上一篇:《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运用认知冲突策略 促进科学概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