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10-10 12:39:0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介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指导该病的防治。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68-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也称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母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部分猪双耳、体表及皮肤发绀,新生仔猪呼吸困难,死亡率高。此病传播快,在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

1.1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有患病猪、康复猪,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夏季和秋季发病率高,高温高湿季节或台风等气候骤变后最易引发病情。感染后的母猪可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均含有病毒。仔猪潜伏期为2~4 d,妊娠母猪潜伏期为4~7 d。该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经空气、胎盘、均可传播,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饲养更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猪场卫生条件差、养殖密度过高、应激、气候环境恶劣可促进该病的流行[1]。

1.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 d,最长可达30 d以上,根据病猪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临床诊断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 急性型。发病母猪感染此病多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 ℃,精神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少数母猪耳朵、、外阴、尾部发绀,有的母猪还会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新生仔猪,尤其是吃奶猪死亡率高,高达85%以上,大多数仔猪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品质下降,出现畸形,可带毒。

1.2.2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慢性型是目前在规模化养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1.2.3 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HV-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1.3 解剖变化

早期病变主要在呼吸系统,肺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肿大、充血,整个肺部呈暗红色,被膜紧张,质脆,有的部分肺呈肉样变化或大理石样变化;肾脏变白,有白色坏死灶,被膜紧张,易剥离;膀胱黏膜肿胀增厚,有弥漫性出血;心脏质软,易脆,心内膜充血,心冠脂肪有黄色胶冻样浸润;小肠广泛性出血,肠黏膜脱落;胸腺出血,质软;胃底黏膜充血;脾脏轻度肿胀,呈暗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水肿,切面,有充满淡黄色液体的间隙。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

保持良好的通风,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严寒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做好猪圈的清洁卫生工作,加强消毒,猪场及周边环境每周消毒3次,周边地区有该病发生时,每日消毒1次,发病期间每日消毒2次。减少人员的流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做好出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多添加含维生素高、矿物质多的饲料[2]。

2.2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建立稳定的种猪群,慎重引种,引种时搞清所引猪场疫情,并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引进后需隔离检疫4~5周,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严禁从有疫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种猪。饲养时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制度,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应尽早断奶,建立无病清洁猪场。对育肥猪采取全进全出制,猪出栏后彻底消毒猪舍。

2.3 科学免疫

选用最新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进行接种,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生产批号及有效期,并恢复至室温,注射前要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限当日内用完。接种器具使用前应消毒、灭菌,保证一猪一针头,以防交叉感染,接种时应选择耳后部位注射,注射部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3-4]。商品仔猪于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是2 mL,1个月后使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于70日龄前免疫,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生产母猪于配种前和产后6 d各免疫1次,使用剂量4 mL;种公猪于70日龄前免疫,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使用剂量4 mL。当周围地区发生疫情时,要按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疫苗只能用于健康猪群,不能用于发病和潜伏期的猪群。

2.4 治疗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使用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磺胺六氧等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应用黄芪多糖类药物。应用退烧药物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免疫抑制制剂,如地塞米松、安乃近等,可用中药制剂,如双黄连解毒汤、双黄连制剂、清开灵等,连用3~5 d。在治疗过程中还可结合注射猪血清、猪干扰素或猪用转移因子,以增加疗效。在进行注射时,应严格消毒,做到一猪一针一管。对于有脱水现象的病猪,可在饮水中适当添加补液盐。

3 参考文献

[1] 方洪燕.猪蓝耳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70-271.

[2] 陈兰,郭桂梅,袁每.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2008(6):62.

[3] 陈爱珍.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8(1):24.

[4] 孙卫,刘须民,刘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与消毒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9(6):121.

上一篇:陇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猪高热病的发生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