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加强公共社会化管理

时间:2022-10-09 11:41:09

关注食品安全 加强公共社会化管理

摘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原因,并从公共社会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近几年,食品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焦点。政府和媒体也在思考出现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缘由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食品安全的深远影响已经使其成为全球性重大战略性问题,有时候甚至会成为政治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统一

首先国内食品安全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旧标准已经无法去衡量当今五花八门的作假手段,让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有机可乘。中国内地乳业巨头“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确实太低,连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士都这么认为。目前,大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尚未出台。由于无标准,在对食品监管时,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把握食品内在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多严重,一些食品不合格也无法认定是否违法食品安全标准,从而无法进行处罚。

2.检疫部门监管不力

事实上国家的食品监督部门在食品检疫上投入很大,但是监督效果如何无人知晓。但是从双汇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检疫证明可以拿钱买到,而不是靠诚实的经营获得。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正是食品监督部门出问题了。检验成本的低廉在客观上提高了诚实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从而使诚实经营者“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经营者只有放弃诚信,牺牲消费者的权益。从经销商来看,有些经销商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为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下存活下来,只有昧着良心进行销售。

3.政府监管部门执法不严

每次当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在困惑:这事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谁来管?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来看,对外正式公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有13个。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职能交叉、模糊与空白地带。在问责过程中,甚至会出现相互推诿的“踢皮球”现象。这在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各部门在工作中的沟通、对接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公共社会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运用社会化管理的方式改善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监管任务艰巨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十分突出,直接制约和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运用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构筑区-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强化乡镇、村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无缝隙、全覆盖、层层布控的管理格局,对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壮大基层力量,延伸基层管理触角,强化城乡自治和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将食品安全监管涵盖到所有乡镇、村,填补政府监管部门的薄弱环节,使监管内容更加全面、监管形式更加多样、监管手段更加丰富、监管对象更加广泛,最终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监管。

2.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层级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

(1)建立层级级食品安全监控点。各区、市政府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在辖区内各社区、村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点,发挥其食品安全监控前沿哨兵的作用。

(2)建立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各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内部机制的协调联动,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组建相对固定的联合执法队伍,加大联合执法的频率和力度。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机制,不断加大违法违规食品案件的查处力度,发挥震慑作用。

(3)积极构建舆论监督体制。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以及广大群众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组建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监督员队伍,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实施群防群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

夯实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各、区市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登记造册,编制食品安全档案地图,实现分级分类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食品加工企业比较密集的乡镇通过规划试点,探索建设食品工业加工园区,把分散生产转变为集中生产,着力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为实现统一集中监管创造条件。要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员、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源参与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这一重点,通过加强试点、创建示范点,积极探索,发掘经验,抓点带面,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

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真正做到人民食用的食品达到安全食品的标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它不是靠一两个单位的监督管理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制订各个行业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理政策与法令,分工协作,公共管理,走社会化的道路,才能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N].乳业时报,2009-03-04.

[2]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05):6-8.

[3]黄,田明胜,王淑珍,等.上海市某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教效果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05):61-64.

[4]赵季秋.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07):16-18.

上一篇:浅析数据仓库系统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下一篇:常识迁移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