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及校园行为文化的影响初探

时间:2022-10-09 11:28:55

中职学校教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及校园行为文化的影响初探

[摘 要]中职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状况基本上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中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一方面在课堂上接受较为系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接受来自教职工的潜移默化教育,因此教职工的行为将对学生行为及校园行为文化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教职工的行为对学生行为及校园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教师行为和学校职工行为来发挥作用。

[关键词]校园行为文化 中职学校 示范作用 窗口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86-01

中职学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从宏观上看,学校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落实到中职学校,则需要转换成更为具体而又详实的目标,校园行为文化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个宏观要求在校园内鲜活而又具体的体现,是学校静态文化的外化和动态表现,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阶段的显露,全校师生既是学校行为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更是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

在学校范围内,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最为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来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校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学校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社会窗口示范效应。

一、教师专业行为是校园行为文化的基础,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展开的基础

教师专业行为是指教师围绕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

1、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中职学生本身大多是前期教育的失败者,在相当部分教师的眼里,他们就不是读书的料,虽然他们有的有着这样或者那样地的优点,但总难入老师的法眼,被列入另类,天长日久后他们也就无法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对自己也逐渐失去信心。他们愿意进入中职学校,可见他们对自己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心底里总还存在着某种期望。他们期待着老师别再对他们另眼相待,期待着老师能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来传授一些能让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信息反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来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因此中职阶段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也符合心理学中的视网膜相应原理。热爱学生,关爱他们,让学生有一个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无疑在中职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育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有效沟通的条件是真诚和尊重,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在师生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热爱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喜爱和期待,而这种热爱和期待会通过老师的言行和态度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他们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信并在行动中力求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从而最终取得进步。这也符合心理学中的霍桑效应和期望效应原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所做过名为“发展预测”心理学试验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3、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并进而形成一种依赖,这种依赖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态度,与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态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其学习效果更是与其学习兴趣紧密相联。学生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就较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会连同他所教的学科被漠视,学习效果自然就较差。那么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4、关心爱护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并最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培养出自尊、自信、关心他人、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师自身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行为示范作用,其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引领示范作用

1、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着相应的职业素养要求,规范的执教行为能引导学生在行为发生是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2、教师从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引导学生行为时时事事按章行事,依矩而行。教师按照学校的规矩行事,学生按照老师的规矩行事,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若教师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又从何谈起。

3、教师严谨治学、勤勉就业的精神能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教师若不严谨治学,一旦遇到自己不懂之处则多方掩饰,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面对学生,而不能正确面对自己身上的不足。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加以掩饰,或者予以牵强的解释。这些都将直接导致学生不诚信、爱耍小聪明、耻于下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4、教师与人合作,相互协调的团队精神是引导学生融入集体,成长为具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人的重要因素。

三、学校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学校职工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社会窗口示范效应

1、学校职工行为是学生看社会的窗口,不良行为(如办事效率低下、不尊重学生、趾高气扬的姿态)会使得学生对社会现象形成不全面看法,会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平衡感。学校按规范教育学生并以之为标准要求学生,然而学生一离开教室到具体的部门办事时遇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这就会使学生感觉到一种行为落差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学校职工行为是学校行为环境塑造的一部分,其行为理念应与学校教育理念相统一,塑造出一个环境育人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悄无声息而又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职工行为既是校园行为文化在教职工身上的具体表现,又对学生行为及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职工的行为规范,会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风筝”教学案例 下一篇: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