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治会计舞弊的对策

时间:2022-10-09 10:26:33

论防治会计舞弊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

会计舞弊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而治理会计舞弊首先应当考虑预防会计舞弊的发生,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付出的成本是较低的。预防会计舞弊的发生,就应当从诱致会计舞弊发生的各种因素入手,减少和消灭会计舞弊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根据舞弊三角理论提供的分析,我们设计以下对策:

一、加强道德建设

当代企业舞弊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掩盖企业虚假财务状况及其他造假行为,迫使财会人员舞弊。因此,加强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企业负责人的道德水平。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从事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同时,要处理好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领导、工商税务等多方关系。要能坚持诚信为本,合作共事,共谋发展,方符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要求。如果企业负责人能够坚持诚信为本,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就不会迫使会计人员去搞虚假财务信息,去突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

构建政府诚信体系,提高行政人员的官德。各级行政官员在处理行政事务时,不应谋取私利,侵犯国家财产和人民的利益。如能时刻想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廉洁奉公,敬业奉献”,把廉耻挂在心头,就不会伙同企业搞“包装上市”,追求虚假业绩,迫使企业去搞虚假财务信息。鉴于我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我们认为,提高官德水平,实在是根本中的根本。

提高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打造防范虚假财务信息的基础防线。会计人员是会计账目和财务报告的制作者,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其基本职能是通过核算与监督,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般要求是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真实反映,严格监督,讲求效益,遵守法纪,廉洁奉公,敬业奉献。财会人员如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就可以有效防止虚假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人员的基本任务是鉴证真实,揭露虚假,揭示违法行为。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财政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坚持独立性,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人员如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办事,也可以使会计舞弊行为予以曝光。如果能从道德角度提升个人方面的素质,减少和消除人们的贪婪的念头,那么提高道德水平将是一种根治舞弊办法,以德治乱,可防患于未然。为了全面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政府人员和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应当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所有这类人员的后续教育,并把它和我国开展的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健全组织的内部控制。要改变人们对内部控制的原有看法,使人们认识到内控不是套在人们头上的枷锁,而是防止各种舞弊事件发生,保护组织内部成员免受由于舞弊事件发生而受处罚的屏障。各种控制措施必须适当,即必须能够实现控制的目标――保护资产免受损失和破坏,而且费用切实可行。现存的内部控制较多的是约束组织内部较低管理层及员工,而管理层则可能凭借其较高地位绕过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制定不应仅是管理层的事情,控制过头将会扼杀控制,保持控制措施和安全措施的一种平衡关系才是理想的状态,它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这种平衡关系重视所建立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措施的成本效益。他意味着信任的措施必须存在于各级员工中。信任产生忠诚和诚实,不信任会产生不忠诚,甚至可能是不诚实。除此之外在管理活动中还要:(1)给员工的工资要公平;(2)和气地对待每一位员工;(3)如果他们想要避免员工作弊,偷窃和贪污的,应倾听和解决员工的问题。要用一些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温和的方法来对待员工。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会计舞弊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会计舞弊的重要前提。防范会计舞弊,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其中的漏洞,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并购、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应早日给予规范。强烈的舞弊风暴后,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由规则导向转向了原则导向,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此来减少舞弊的空间。我国目前主要可以说是以规则为导向,准则存在不完善是客观的,但是也应当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当然,要转向原则导向,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困难,但可以作为我们借鉴和努力的方向。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

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向现代企业迈进的步伐。上市公司以及条件具备的股份公司,需要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国际惯例,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公司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的独立关系和激励、约束、制衡机制。通过董事会制度实现所有者监督的到位,建立员工董事制度,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可以使员工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便于员工对企业高层的监督。

通过监事会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依据《公司法》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订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员工代表组成。为了促进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从而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也可增设少数外部监事。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监督与制衡机制己被西方企业界确立为一种良好的法人管理模式。我国公司董事会之所以不能真正履行董事会的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时忽视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利益,重要的原因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急需在公司法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虽然2001年中国证监会通过了《关干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公司治理准则》也有相应规定。但一方面由于其立法层次较低,另一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及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一些公司虽然引入了独立董事,但其作用并没有很好发挥。为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保护公司利益、中小股东利益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积极作用,需要由《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对其进行明确界定。此外,可以仿照美国模式,在公司董事会内设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并主要由独立董事担任。

五、健全监督体系,落实监督者责任

健全以审计监督(独立审计、政府审计)、税务监督、财政监督等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以及以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在惩治舞弊中的职责范围,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借鉴国外审计界惯用的红旗标志法和舞弊风险评估表,总结出适应我国情况的舞弊审查方法和规范;注重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公开披露制度;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职能监督机构的再监督,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工作质量,并严格追究监督责任。

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舞弊惩处力度

加大会计舞弊的风险,使之与舞弊收益对称,是杜绝会计舞弊的良方。风险一词在韦氏词典中被定义为,“面临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灾难、一种危险”,或者说风险是其实际结果对其预期收益的背离,背离程度愈大,风险也就愈大。因此风险可用收益的方差和标准差来度量,方差和标准差的值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在研究会计舞弊收益与风险对称关系中,我们还必须引入变异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风险与期望收益的比值,其大于1时,表明会计舞弊者付出的代价大于其得到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其不敢舞弊。我国目前会计舞弊标准差系数虽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上升,但仍小于1,例如,《会计法》规定行政处罚金额个人最高5万元,单位最高是10万元,这对预期收益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造假者来说,其标准差系数微不足道。现在针对会计舞弊行为重要的是要加大民事赔偿责任,让舞弊者赔得倾家荡产,对舞弊心有余悸。另外对舞弊的法律惩处不能只针对舞弊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惩处舞弊个人,包括管理层、员工、政府官员等相关人员。而不能只惩处公司,对舞弊个人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桂花.公司治理结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经济问题.2003(9).

上一篇:有关企业审计工作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企业财务的预算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