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慢性肺心病心电图分析

时间:2022-10-09 10:10:19

150例慢性肺心病心电图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方法 选择150例慢性肺心病与80例肺气肿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 Ptfv1

【关键词】 肺心病;肺气肿;心电图;肺型P波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1],患病率约为4‰,寒冷地区及农村多发,其疾病基础及临床表现虽有很多独特性。但心电图检查仍是一种无创性、简便易行、不可缺少的重要诊断手段。为了探讨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具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统计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内科确诊为肺心病心功能失代偿期150例为观察组,肺气肿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40-83岁,平均59.60岁,男性82例,女性68例,其病因均为慢性肺部疾患。对照组38-81岁,平均59.49岁,男性43例,女性37例。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1350P十二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把肺心病与肺气肿两组心电图的P-QRS-ST-T的某些主要指标作统计比较;并测定其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同时对其所合并的各种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对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按标准公式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P波主要指标统计与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3.1 从表1可看出,P波尖峰型的肺型P波,在肺心病心电图中出现较高,同时PavL倒置与其指标平行。以上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肺心病患者肺呼吸堵塞,肺气肿存在,膈肌低位,心肌悬垂;加之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厚扩张,使增大的P向量在额面投影明显向下,因与心电轴Ⅱ导联正轴相平行进而投影出电压增高、形态尖峰的P波。而avL导联正轴与Ⅱ导联正轴成角≥90°,故而P向量投影在其负侧,出现P倒置。从统计中可见,出现肺型P波的PavL均倒置,达不到肺P标准的,只要P呈现尖峰型,PavL也倒置。由此可见PavL倒置是一种平行性、辅指标,意义不大。相反P呈尖峰型肺型P波其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正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另外,PtfV1负值增大,反映了双侧心室重度受累,功能极度低下,常常提示预后不良,有较高死亡率。这一指标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达100%。观察150例肺心病有23例肺型P波的电压在病程中有明显波动,分析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加重与转轻有密切关系。

3.2 从表2中可以看出QRS额面平均电轴≥90°,avR R/Q或R/S≥1,V5 R/S≤1三项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都高。另外V1 R/S≥1敏感性低,但正确性较高,尤其是特异性达100%。在肺心病右心室肥厚诊断标准中,图形特点及有关比值较该导联电压测值重要的多,这与肺心病的心脏病理解剖[2]有关。肺心病右心室肥厚特点以右室流出道肥厚扩张最为显著,故而QRS终末除极向量向右、向后增大,并且时间延迟;向右向量表现在额面是标导Ⅰ,R/S≤1(电轴≥90°);向右后向量表现在横面V1 R/S

3.3 从表3可见ST-T改变,肺心病主要表现在Ⅱ、Ⅲ、avF、V1导联,正确性50%以上,特异性79%-95%,这与右心室肥厚继发一定程度复极化异常有关。一般单纯肺心病患者不伴有V5 ST-T改变,有变化的37例中,合并冠心病11例(包括3例左心室肥厚劳损),洋地黄类药物影响14例、低血钾3例。另外极度乏氧、Ⅲ°心衰、肺性脑病也可见TV5波幅降低。

3.4 从表4可看出肺心病以房性早搏(单源、多源、偶发、频发)发生率最高,同时常常出现短阵、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少数出现紊乱性心房律,偶见一过性房扑、房颤。其次,室性早搏(多形、单源、多源或呈联律、短阵室速)出现频率较高;多由于肺心病心肌缺氧和损害对洋地黄耐受性较差,易出现洋地黄类药中毒。另外也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Ⅰ°房室传导阻滞。肺心病的右心室负荷加重,右束支容易受损,所以易合并不完全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通过以上统计与比较,结果证明,作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指标有:①P波尖峰型、肺性P波敏感性(88%、86%)、正确性(74%、71%)很强,特异性较低(41%、57%)。②PtfV1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

[2] 陈新,主编.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

[3] 魏太星,魏经汉,魏毅东.临床心电图学及图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6.

上一篇:“子母”隧道法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研... 下一篇:35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