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术后月经稀少150例的中西医治疗

时间:2022-07-18 01:37:16

人流术后月经稀少150例的中西医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外加服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及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疗法,中医中药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月经稀少 人流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11

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的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行人流手术后出现月经稀少者150例,年龄16~43岁,平均21.5岁,未婚未育者95例,其中102例第1次行人流,其余均有1~4次人流史,有剖宫产手术史者25例,B超监测下手术23例。月经稀少时间均为3~6个月。将150例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诊断标准:以往月经周期正常,现出现月经不规则、稀少3个月以上,并伴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坠胀或坠胀;近期有负压吸官术或钳刮术或不全流产清官术史;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基本正常,常有压痛或宫颈摇举痛;B超提示排除再次妊娠及子宫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外加服中药,2~6个周期。①手术治疗:宫颈内口粘连,子宫探针或扩宫器分离粘连内口,排除官腔内陈旧性积血,术后行抗炎处理。宫腔粘连,在腹部B超直视下,用小刮匙轻轻分离粘连的官腔并留置金属节育环;或用宫腔镜手术处理粘性,术后抗炎处理。②雌、孕激素周期疗法:口服乙烯雌粉1mg,1次/日,连续用21天,后3天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1次/日,停药3~7天待月经来临。于月经来潮第5天继续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连续3~6个月经周期,促使子宫内膜再生及修复。③中药治疗:经前期应用助阳舒肝、滋阴补血之法。药用鹿角片、巴戟天、胡芦巴、锁阳、熟地黄、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炙甘草等,乳胀者加入青皮、陈皮、绿萼梅;心烦者加钩藤、郁金。方中用鹿角片、巴戟天、胡芦巴、锁阳温肾中之阳;熟地黄、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养肝血以舒肝气。行经期必须活跃其气血,引血下行,化瘀以生新。活血之法有二,一为行气活血,药用三棱、莪术、香附、牛膝、当归、枳壳、川芎、红花、橘叶、橘核、月月红、玫瑰花、石打穿、刘寄奴;一为温经活血,药用艾叶、香附、细辛、吴茱萸、小茴香、桂枝、赤芍、白芍、川牛膝、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等。经间期以活血行气、助阳促动为大法。药用当归、红花、川芎、香附、泽泻、鹿角片、巴戟天、胡芦巴、锁阳、桂枝、葛根。方中鹿角片、巴戟天、葫芦巴、锁阳为温阳促动主药;当归、红花、川芎、香附、泽泻行气活血;桂枝温阳化气,葛根升发清阳。经后期滋肾健脾、益气养血之法。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参、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炙甘草等。方中以二至地黄丸滋肾水,促阴长运动;党参黄芪常用到30g健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服药期间嘱患者静心休息,避免情绪波动,此乃“静能生水”“动则耗阴”也。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月经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对于宫颈粘连,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可通过西医手术解除;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可使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而使月经来潮。但在临床实践中,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中医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中医妇科学有关女性生殖生理的轴心理论。此生殖轴中,肾为主导,肾气、天癸共同主宰,由胞宫具体体现其生殖生理功能。人流术后月经稀发为阴水生长不足,天癸之阴水滋长,阴长阳消,阴长的顺利与月经量的多少和月经是否按期来潮息息相关,而天癸滋长依赖的脏腑主要为脾与肾。以上述中医理论作指导,在整个治疗方案中,除西医系统治疗外,运用中医整体施治的理念,分期辨症论治,中西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经验探讨 下一篇: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