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10:07:30

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 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共识,加快教育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的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该文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阐述了突出工程能力培养、以创新实践为导向、促进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以期为食品学科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学科 本科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42-02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近年来,国外食品集团或公司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国食品工业中,通过资本整合、技术和装备垄断、专业人才争夺等手段,将技术领先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使我国竞争力尚不够强的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食品工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其支柱产业地位在不断加强。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将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欧美等国家在食品专业本科教育上大多采用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美国积极推进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德国则在保持传统学术自由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大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培养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日本则将教育的目标定为广阔的胸怀、健壮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参照国外食品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如何结合个性化培养的需求,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创新基地等载体,使学生自主地在实践过程中的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意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已成为我国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课题。

1 注重食品学科本科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1)“卓越工程师”计划模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食品学科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以培养食品企业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学生在前三年系统学习基础课基础上,最后一年接受企业的职业工程师教育和培训,将“卓越工程师计划”作为工程化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与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合作培养,先期部分参加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四年级本科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和所学知识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好的定位,通过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重引导,工程化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在以前靠单纯的学校培养和简短的企业实践没法达到的。

(2)俱乐部-企业新产品开发竞赛的模式。以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为例,目前发起或设置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型研究计划和项目,目前与Danisco、娃哈哈、李锦记、California almond Association(美国加州杏仁协会)等国内外食品企业或行业联合设置了新产品研发竞赛,目前已经成为传统项目。同时通过建立“乳制品俱乐部”、“肉制品俱乐部”、“烘焙俱乐部”等学生俱乐部,建立相应的工业生产线,作为训练基地、培养工程化人才的基础实践技能。这些计划从大二开始启动直到大四上半年,基本贯穿本科学习阶段。今后,可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计划项目的资金和软硬件投入,突出研究创新性,提高课题研究深度和扩展广度,并鼓励本科生跨专业合作研究课题,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创新产品的开发也为企业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方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创业实践能力培训计划模式。2011年,江南大学凭借对本科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出色工作进入教育部就业50强。学校创业指导中心,专门为有志于从大四开始创业的本科生服务,通过“选拔、引进、聘用、挂职”等方式,遴选出100余名创业导师,打造“企业家进校园”、“创业大讲堂”等精品讲座,让学生感知创业文化。食品专业创业具有周期长、起步慢的不利因素,学校聘请了学院董事会成员单位对有志于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扶,通过讲座、岗位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创业经验。

2 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

(1)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为适应个性化人才发展的社会需求与大学生个性化兴趣,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为例,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并加强模块间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工程化、国际化、学术型、创业型”的四大教学模块,“工程化”模块由具有工程化能力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负责,进行研发训练、企业实训和综合训练等,“国际化”模块的学生在国外大学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训练,“学术型”模块主要由校内具有学术专研能力的导师负责,进行专业学术训练,“创业型”模块主要由专业导师、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产业中心的专家共同负责,进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各模块中的课程进行选修,从而达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2)坚持多样化考核,突出实践考核的考核方法。组织鼓励学生进入食品学院董事单位及与学校有长期良好合作的国内龙头企业和国外跨国食品公司进行创业实训;每年组织创业队伍参加各地的模拟公司网络交易会。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业大赛,以及学校组织创业大赛并邀请企业家担任评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等考核方法,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学生个性、满足其求知欲、好奇心和对科技探索,包括参加科技讲座,专题报告会,科技实践,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小发明,小制造,生产实践等;建立以考察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注重每一考核环节的交流与指导。实践类课程考核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 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培养方案

根据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的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理念,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念、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注重综合素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国际间的文化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为例,学院贯彻鼓励学生“走出去”的教学方针,努力建设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培养方案:(1)设立了IFT(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美国科技食品学会)食品学科本科的认证课程设置,培养体系注重成功技能培养,包括专业技能、终身学习技能、交流技能(团队协作等)、获得信息的技能和组织技能等,从而奠定国际认可的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必备能力。(2)通过与英国雷丁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国际知名食品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国际班学生经过在国内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和英语强化后,去国外大学接受其他专业课程和技能的学习。(3)引进国外教授讲学计划。学校聘请国外食品科学领域知名教授、专家或工程师担任兼职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授课,为学生提供了直接向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教授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宝贵机会,开阔了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引导学生培养了国际化的学习思考方式。通过学生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创新观念得以更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体系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产生较大影响,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当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数量和规模,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材时,以相同或相似的培养方案去教育不同的学生个体,造成学生创造性和个体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江南大学食品学科培养本科生过程中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增强我国食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来自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营造更好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才能为食品工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参考文献

[1] 管华诗.突出质量意识,深化轻工与食品学科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2(5):25-26.

[2] 夏书芹,陈卫,张晓鸣,等.以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食品学科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3):171-172.

[3] 丛昕,刘金琪,魏昭辉.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37-139.

[4] 江英,陈国刚,童军茂,等.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4):150-151.

[5] 王树利.论大学本科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4):94-97.

上一篇: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 下一篇:餐饮家政中小企业抢注百度直达号万枚邀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