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09 09:45:04

放射防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放射检查、治疗是目前医疗卫生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明确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防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做好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辐射;损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43-02

放射防护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育龄妇女、儿童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有辐射作用。如果育龄妇女、儿童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而且将来诱发癌症、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

1受照方式

1.1分次照射: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损伤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每次间隔时间越长,则损伤效应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2照射部位:由于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即使在照射剂量和剂量率都相同的条件下,照射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的损伤效应也是不同的。全身损伤程度以照射腹部最严重,其次是盆腔、头部、胸部和四肢,因妇女腹部盆腔、为重要的生殖器官所在,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做好妇女儿童的放射防护更值得重视。

1.3照射面积:辐射损伤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照射面积的大小。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受照射的面积越大,损伤越显著。

1.4照射方式:照射方式分为内照射、外照射和混合照射。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多向照射引起的损伤效应比单向照射严重。

以前体检中让中小学生做胸透是有历史原因的:过去我国还没普及婴儿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做胸透主要目的是检查孩子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结核,而随着我国新生儿普及接种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卡介苗后,结核病发病率大大降低,而且它也不再是过去说的“不治之症”,所以孩子常规体检取消胸透是完全可以的。

同时,孕妇也是重点保护的对象。《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受孕后8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首先要问明是否已怀孕。

2受检者的防护

重视受检者的防护,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可以预防或减少X射线检查给公众及其后代带来的潜在性危害,提高X射线诊断的效应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贯彻X射线应用正当化的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

2.1掌握适应症:有关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特点及适应症,不得盲目申请X射线检查。同时必须注意防止提出价值不大的重复性X线检查申请。

2.2有关临床医师必须在X射线检查申请单中写明受检者的主要病史和已有的检查结果,指出X射线检查的目的和检查部位等,以便X射线工作者复核并正确实施检查。

2.3X射线工作者对所有X射线检查申请,均应认真复核,对不符合正当化判断的申请有权退回。

2.4对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申请X射线检查,必须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2.5用于科学研究的X射线检查,必须坚持受检查自愿的原则。 

3放射防护三原则

放射防护三原则是指: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1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都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那么该实践为正当化实践。若引进的某种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益,则不应采取此种实践。

3.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但并不是说剂量越低越好,而是在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条件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可以做到的程度(合适的曝光条件)。

3.3医院影像医师有义务控制受检者的剂量限值。

4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4.1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4.1.1时间防护:受照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照时间愈长,所受累积剂量愈大。所以,在一切接触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尽量缩短接触射线的时间。影像医师提高自己的诊断技术和操作技能,采用小照射野,缩短曝光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

4.1.2距离防护:增加人体到辐射源的距离,可减少其受照剂量,即为距离防护。尽量延长病人与X射线管间的距离。人体受到的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增加一倍,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1/4。

4.1.3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能够吸收辐射的屏障物,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剂量。运用各种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妇女拍摄腹部X光片时应用铅橡遮皮遮挡子宫及卵巢,儿童拍片时应用铅橡皮遮挡下腹部。骨科手术术中摄片应做好不在检查范围部位防护。

由于目前卫生体制、机制的不到位,致使部分医疗单位趋利行为导致重复检查,增加X线的检查率和量。这是引起我们重视的主要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管理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杜绝重复检查和过检的现象发生,提倡影像资源共享。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这三种基本方法。目前影像数字化的应用给予放射防护带来美好前景。

4.2妇女和儿童X射线检查的防护

4.2.1妇女妊娠早期,特别是在妊娠8-15周时,非急需不得实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X射线检查。

4.2.2严格限制对带环妇女进行X射线透环检查的频率,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2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

4.2.3严格掌握乳腺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对20岁以下妇女更应慎重。乳腺X线诊断必须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师承担。应使用钼靶X射线机,并配合先进技术和稀土增感屏进行检查,使一次检查最大剂量当量不高于10m4、除临床必须的X射线透视检查外,应对儿童采用X射线摄影检查,特别是新生儿。

4.2.4对儿童进行X射线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必须注意非检查部位的防护。有好多基层医院影像医师对调整束光器掌握得不够好,往往将大的照射野对准病人,这是我们不能轻视的问题。

4.2.5对儿童进行X射线摄影时,应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对婴幼儿摄影时,一般不应使用滤线器。

4.2.6学校体检不一定X线检查。

5对影像医师的要求

5.1X射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射线诊断。

5.2除了临床必须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5.3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5.4用X射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5摄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5.6摄影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7摄影时,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5.8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机摄影时,X射线工作人员必须离管头和受检者2米以上,并对周围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5.9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时,X射线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目前数字化X线检查可大大减少X线量。

5.10进行X射线检查时,对受检者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孕妇一般不宜做X射线检查,以减少对胎儿的照射。

5.11在X射线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在固定好投照部位后离开检查机房。

5.12在放射科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6加大全社会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

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正确使用X线检查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应从上述措施中,掌握可查可不查的不查,应查的要注意防护,切实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我们的后代,合理用好X线。

参考文献

[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2]放射诊断、治疗防护规定.

上一篇: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下一篇:个儿低,切莫乱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