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业务员的培训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9 09:20:11

保险行业业务员的培训问题分析

【摘 要】中国保险是一个朝阳行业,市场空间很大,需要人才很多,而靠“挖角”的方法至多得一时之利,只有立足长远发展培养自身人才队伍,这对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做大保险市场蛋糕才有积极意义。本文选取密云县太平洋保险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法、个案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数据,得出了该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险;培训;问题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培训对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有极大的影响,然而在学术上探讨培训的研究并不很多。管理学家Ricks,Toyne&Martinez[1] (1990)曾检视371篇国际性管理文章,发现只有15篇与培训相关,且其中的12篇是在探讨派外经理人的培训相关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培训需求评价、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体系、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而且对培训维度的划分多是从培训流程的角度分为几个步骤,而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分析企业培训的看法和漏洞。本文主要从员工性别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两方面分析该企业培训的缺陷,为培训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密云县太平洋保险公司业务员培训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信度效度分析

通过spss(13.0版)对问卷中的第二部分进行信度分析,结果为0.807,说明此部分的信度非常高。应用spss(13.0版)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5个因子,贡献率达80%,说明该5个因子在21个问题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通过这种结构效度的检验,说明问卷同时具有比较高的效度。

(二)样本结构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相同问卷一起发放的形式,被调查者为北京市密云县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72.5%。女性员工占大多数且大部分都是低学历的人。

(三)均值分析

通过SPSS(13.0版)对A4-A24题做均值分析,发现员工对A6、A9、A10、A14、A18这些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由此得出的客观依据有:1.现有的学习流程图不够清晰易懂;2.培训中课程资料的编制不够规范;3.大部分人不愿意承担培训费用;4.培训中没有充分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5.培训设备不够先进,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帮助,培训方式单一化。

(四)因子分析

通过SPSS(13.0版)对问卷进行KMO检测,发现样本精确值为0.748,说明可以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问卷第二部分的问题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对培训流程和结果的评价。

第二类:培训对员工发展的影响。

第三类:对培训的客观条件的评价。

第四类:培训对员工激励的影响。

第五类:对培训讲师的评价。

(五)员工性别差异对五大类问题的影响

通过SPSS(13.0版),分别对五大类问题做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差异对第一类问题、第四类问题有显著影响,意味着不同的性别对这些问题给予的反馈是不同的。即以下从性别对第一类和第四类问题的影响进行论证。

通过对第一组问题做方差分析看出A4、A5、A6、A12、A13、A16、A21、A22、A23的Sig值在0.000~0.050之间,说明员工性别差异对第一类问题有显著影响。男性对于第一类问题的回答普遍介于2~3之间,意味着男性对该公司的培训流程和结果普遍不满意;而女性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普遍介于3~4之间,意味着女性对于该公司的培训流程和结果普遍满意。由此得出的客观依据为:①男性员工不清楚公司的培训目的;②男性员工认为培训的内容对所从事工作没用;③男性员工认为在培训中没用获得新知识;④男性员工不清楚公司的培训制度和培训需求;相反,女性员工对培训目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制度都比较清楚,而也是因为她们对培训有所准备,所以常常在培训中获得新知识,培训使她们受益。

通过对第四类问题做方差分析看出A19、A20的Sig值在0.000~0.050之间,说明员工性别差异对第四类问题有显著影响。

由此得出的客观依据为:①男性员工认为培训制度对其工作有激励作用;②男性员工认为培训的机会由业绩决定。

相反,女性员工把培训机制当作学习的工具,她们认为不是为了获得培训机会而去工作,而是为了工作业绩的提高去参加培训,她们往往带着问题去参加培训,容易在培训中获得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在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当她们的业绩能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时候,她们会忽略培训的重要性,而觉得培训耽误时间,培训这种激励体制在她们这不起作用。

(六)员工文化程度差异对问题产生的影响

通过SPSS(13.0版),分别对五大类问题做方差分析,想找出员工文化程度差异对五大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又因为保险行业对业务员的文化程度没有过多要求,文化程度对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得出的数据没有显著影响。所以,在这里选取文化程度对问题的影响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通过SPSS(13.0版)对A4---A24题与A3做方差分析,发现A4、A6、A15、A19、A22的sig值分别为0.000、0.012、0.000、0.006、0.016均小于0.05,表示教育程度对于A4、A6、A15、A19、A22这些问题有显著影响。由此得出的客观依据有:1.初中或以下学历的人不清楚公司的培训目的,对此不关心;2.初中或以下学历的人在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培训中;3.初中或以下学历的人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4.所有员工都不了解公司的培训学习图。

三、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保险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1、保险起步晚,保险意识不强

我国保险行业经历了近20年的停办,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肤浅,保险意识还不强,在家庭理财中保险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就是在保险市场火热的今天,很多准大学生还是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一专业。可想而知,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对保险了解的就更少了。

2、保险行业形象差

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不高,出现了一些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误导甚至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部分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破坏了保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3、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

人们在选择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时往往把职业的社会地位当作很重要的一个标准。而保险行业相对于律师、医生、公务员等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职业危机感强。

(二)教材总体质量不高

我国的保险教材目前从数量上来说虽然不少,但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首先是门类不够齐全,主要集中在保险学、保险原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海上保险、保险营销学、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等专业主干教材上,有关工程保险、保险统计、保险信息管理等专业教材比较少。其次有些教材内容雷同,缺乏创新,多偏重于保险基本理论的介绍,再次有些教材照搬西方教程内容,与我国包馅实务的最新发展和实际需求有较大脱节。

(三)员工性别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男女在接受知识时,对于不同知识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一般是女性更容易接受理论而男性更容易接受,男女在理解并应用知识时,一般男性只能应用小部分,而女性则有可能应用大部分,但是男性的小部分则可能是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中的最重要的部分,而女性的大部分则有可能丢失很关键的问题。所以就出现了问卷里员工性别的差异对问题的反馈的区别。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培训理念,营造企业文化

培训理念是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态度以及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因素,它是企业培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二)完善培训的内容

(三)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

该公司员工对培训的关注度普遍不高,针对这种业务员特殊群体,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用各种案例吸引被培训者的兴趣,还可以采用座谈的形式,鼓励员工分享自己工作中的趣闻,学习、总结解决方法,增加培训的效果。

(四)提高培训效果

1、明确培训目的

企业应根据组织目标和工作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把培训与晋级、提升、奖励紧密结合。

员工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其知识能力达到相应等级就给予相应待遇。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培训者或虽参加培训但经考核不合格者,则给予降级、待岗直至解雇的处理,以此来提高全体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结论

本文选取密云县太平洋保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有独特之处。通过回收有效问卷,分析有效数据展现出员工的性别和文化程度差异对培训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客观的得出此公司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并为该公司的培训提出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曹宇明.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与建议[J].创新,2008(02).

[2]黄雅玲,李金龙.行为偏差未成年人的维权问题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02).

[3]靖菁.推行职业生涯管理发掘企业人力资源潜能[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9).

[4]刘红.论企业人力资源的无薪激励[J].上海企业,2004(09).

[5]林蓉,刘敬循.你想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主管吗[J].山东劳动保障,2003(12).

[6]刘政焕.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4.

[7]李燕萍,余泽忠,李锡元.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厂务公开 下一篇:县域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难点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