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在幼儿期形成规则意识

时间:2022-10-09 08:34:48

帮助孩子在幼儿期形成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意识思维,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意识,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3~6岁的幼儿正是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这一时期抓住各种活动机会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充分参与规则的制定、执行并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切身的感受就容易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规则,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孩子是和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注重给孩子吃好、穿暖,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少数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存在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会表现出一些违规行为,如,争抢玩具、看图书时大声喧哗、看完图书不能放回原处等等,甚至有个别家长送孩子入园迟了,还会帮孩子抢他心仪的座位。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帮助孩子在幼儿期形成规则意识”的方法,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新的教育思路和培养视角。

一、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A上

例如,小一班的刘老师向我诉苦:“今天程×又随手关活动室的门,还差点儿夹着另一个宝宝的头,尽干些危险的事儿,只要有他在,班里秩序肯定难搞,我们上班就得提心吊胆。”于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介入小一班的一日活动,在观察中发现,由于该年龄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行为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小班幼儿的违规行为容易在同一情境、同一事件上发生,具有反复性;另外,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具有局限性,违规“行动”多于“语言”。同时,小一班针对“关门事件”制定了一条规则:“没有老师的允许,幼儿不能随意关活动室、休息室、厕所等的门”,起初这种语言表述孩子是难以接受的,那么让孩子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规则,违规了会发生什么危险就很重要,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这项规则的用意,感受随意关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游戏过程中我把准备好的小木棍、甘蔗、带壳花生和核桃展示给孩子,让每个孩子尝试用手折一折,剥一剥,再用门夹一夹,感受门的力量,接着放了一段《小兔子乖乖智斗大灰狼》的视频,孩子们看到大灰狼托着被门夹得血淋淋的尾巴逃跑啦……观看之后,结合游戏我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我们小朋友都随意关门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孩子们说:“会堵在门口,大家都进不去也出不来”“还可能上不了厕所会尿裤子”“还可能夹着手、脚、头,会流血死掉……”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一学期过去了,小一班再也没有发生“关门事件”。

二、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的全过程

以往在幼儿园随时都能听到老师说“不准大声说话”“不许乱丢玩具”“不准打架”“小手背后”“小嘴巴闭紧”等等一系列限制性话语,如今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认识到这种教育方法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幼儿缺乏自主性,甚至出现所谓的“木头班”或“乱班”现象,而且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也是消极的。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工作实践,科学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教师的教育行为由一味地限制,转变为积极鼓励和指引,支持幼儿参与制定规则,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幼儿遵守与执行规则。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定人,当他在规则的“管理”下能够全身心投入他喜欢的活动,并得到身心满足时,他也就从中体验到了规则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的规则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因此,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相应的规则要求,学会自律。

三、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我们通过结构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培养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内化,避免脱离实际的说教。例如,在玩“小青蛙旅行记”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使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以及乘坐公交车要遵守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等规则。

四、让孩子了解违规后果,并承担一定责任

规则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限制和约束,它可以使人的活动顺利进行,享受更多方便和乐趣。但是,幼儿期孩子自控能力差,行为会反复,虽然让孩子接受了规则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滑滑梯时,有些孩子滑到一半就往地面上蹦,还有的孩子趴在滑梯上,头朝下脚朝上向下滑,甚至带动很多小朋友模仿,这些都很容易发生危险。针对这一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至少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次数明显少了。

课题组对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幼儿的社会生活,进而为幼儿社会性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教育策略,更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幼儿有规律地生活,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自理、自律能力,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祁岩.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学前教育,2013(11).

[2]牛馨月.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7).

上一篇:高校宿舍文化培育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