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学前教育改革思路

时间:2022-10-09 08:06:23

微课教学学前教育改革思路

[摘要]微课是我国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能够有效提升课程质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针对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培养也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通过微课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分析,总结出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引入微课的可行性。进而归纳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旨在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微课教学;学前教育;革新途径

微课在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应用经验,尤其形象化的微课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微课作为全新的学习资源,其设计者既是教师也是学生,也可以为师生合作共同开发,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限,为师生合作提供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从学前教育的专业进行分析,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为教育工作者”,根据这样的教育宗旨,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也是鼓励学生体验作为教师的工作内容,进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引导其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微课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景与意义

(一)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前景

我国最早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点的内容集中,更加容易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环境广泛拓展的基础上,微课在应用环节中存在着较高的技术支持。[1]微课中的共享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针对性教学的功能也十分突出。多数高校在此技术上进行了广泛研究,不仅体现出微课教育的优势,而且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学前教育结合微课的广泛应用作出了理论支持。在技术支持与理论支持的基础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必将逐步完善微课制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在此技术上的优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学前教育专业综合能力更高的学生。

(二)微课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我国未来的幼儿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过程,并非单纯的实习或者参加培训就能够达到幼师标准,而需要较为长期的角色转换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识到自身已经不是学生,而是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并非身份的直接变动,更是角色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始终要灌输学生这样的思想。不过仅仅灌输教师天职与义务,学生能否铭记于心是无法掌控的,而通过微课制作,可以将学生提前拉近教师职业的环境,在制作微课的近距离接触中,学生也能够掌握作为教师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而产生对于幼师工作的深刻认识。因此,微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树立职业观念,为成为优秀的幼师作好心理准备。[2]

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的微课多数为局部知识点的讲解,对于逻辑性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而言,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并没有实际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一方面,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互动条件在微课中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微课的连贯性较差,如果强行附加一整套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现阶段对于微课的教学应用主要集中于微型小课程中。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合微课的教学模式也应当从此方面入手,以便发挥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一)将微课应用到课程介绍中

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初,教师需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定的系统性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和教材的教学重点与要点。那么此时的课程介绍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学前教育课程原理”为例,有针对性的视频制作,能够表现出此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介绍内容时也可以结合一些动画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整套教材的讲解进行有效的铺垫。

(二)在分章教学环节中应用微课

将微课应用到每一章节的课程讲解之前,采用微课导学的模式,能够为章节内容进行生动的形象描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微课中可以设计动画、视频、图片等,以便将本章节的核心问题引出。而且在微课构建的过程中,也可以附加卡通人物作为课程引导的小助手,经过小助手的问题设置,便可以将所学知识点自然导出,引发学生思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方向。课堂之上教师应当对微课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对每一细微之处进行详细说明,再将教学案例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学习的方法完善学习过程。以“少儿游戏指导”为例,在课程讲解引入微课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本课程的技能点与重点上传到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并反复观看,促进其理解课程主要知识结构。其次,在每一章节可以设计“章后小微课”,通过对本章节的知识内容梳理,引导学生认清学习重点与整体框架的内在联系,以便促进课后实时复习。最后,具备交互功能的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将微课作为简单测试的工具,那么学生就能够自行检测学习效果,进而加深对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印象。[3]

(三)在课后应用微课布置作业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多为文字形式的反馈信息。然而微课的作业形式完全可以代替原有的文字作业,转而应用更为直观与形象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创建微课,展现个性化的学习效果,并且附加学生自身想要表达的观点,进而促进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选取传统少儿游戏改编”,可以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文字形式,通过小视频的拍摄,将实际游戏改编后的玩法进行录制,并搭配相关的说明,促使微课的清晰度与直观性。进而将生动形象的微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学生往往在设计中也容易脱离实际教学,可能产生设计方式或游戏方法并不适用少儿的情况,因此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的阶段,也要督促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考察,并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少儿心理与活动习惯,才能设计出符合应用需求的真实作业。在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以备学生随时进行学习与复习。由学生在实地考察后设计制作的微课视频也更加真实,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将微课作为课外拓展内容应用到教学中

除教材与课程规划的内容之外,教师也要将课外拓展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加以引申,其主要的目标是对学生相关知识的补充,丰富其内在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将平时收集到的小资料,容易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作为课外拓展资料,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微课设计。学生也可以在平台内进行补充与完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表达了自身想法便于教师掌握,也同时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幼儿培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2]李少梅,罗喆.微课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91-96、102.

[3]李少梅.微课应用于高校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08):92-96.

作者:李颖

上一篇:低段阅读教学的写作特色 下一篇: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