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绿色中国

时间:2022-10-09 06:48:25

未来的绿色中国

摘要: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目标原则是针对生态人居系统建设与运行的,首先是选择适宜的生态系统空间,进行人居系统受限的空间管制、功能组织、容量调控和资源配置,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安全、健康的共生关系,以最小消耗地球资源、最优高效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宜居、舒适生存需求为目的。

关键词语:

绿色建筑、宜居、舒适、发展、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这是因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正因如此,我国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严格按照节能50%或65%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从2005年的53%增长到2009年的99%,在施工阶段从21%上升到90%。随着这项工作的逐年推进,目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已经全部严格执行节能50%以上的标准。但是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施工环节现在还有10%左右的建筑没有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中小城市和村镇还没有启动这项改革,这意味着还有40%左右的建筑没有纳入国家的强制性节能标准管理范围。据统计,2009年全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近10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以及减排1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节能领域。

这几年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从政府、研究机构、开发商到全社会都对绿色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行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大力发展时期已经到来,国家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力度逐步加大,绿色建筑的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迅速跨越起步阶段,正在向全面实施发展。目前,绿色建筑是对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而持久的解决方法,是提高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成为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

绿色建筑的发展包含了政府的行动、社会团体的解读和规划师、建筑师等专家学者的探索与实践。绿色建筑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理念的方法,它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支撑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在不同机构、不同角度上,绿色建筑概念的侧重不同。在绿色建筑的概念表述中有两种倾向:其一倾向于原则罗列,像各种组织、各类国际会议提出的宣言、纲领等,如《芝加哥宣言》。其二倾向于技术罗列,多用绿色建筑涉及的技术解读绿色建筑的内涵。这两种倾向均不完整。

总结出绿色建筑的定义: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解读绿色建筑。其释义为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的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的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

构建绿色建筑的技术系统:

对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具体研究与实践是推广应用的根本,需长期从事绿色建筑的实践,并不断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通过多专业、跨学科专家团队交叉合作,以严谨创新的示范与实验工程,不断探索和验证应用绿色建筑科学体系的完善途径。就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而言,通过生态景观、科学规划的研究与实践,结合绿色建筑功能、技术与材料的系统集成,绿色建筑适宜应用技术、新材料、循环材料、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及建筑室内生态设计等,探索一条共同构成绿色建筑综合生态设计应用、推广的科学技术体系。

政策、规划层面

立项组织

绿色建筑的立项组织应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选址符合科学规划的要求。

生态策略规划设计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依照系统、景观、功能、文化需求定位,综合集成实施对策、技术、选择、标准与组织。

场地设计

微生态系统组织设计、生态服务功能设计、场地布局与基础设施设计、场地材料与应用技术集成组织、场地景观与文化表达设计。

设计建设层面

生态功能设计

建筑的功能、效率、体形、形态、色彩、风格、建造与场地景观,构成和谐高效整体的组织及技术选型、集成与规范、标准。

建筑设计

以建筑技术的组织集成构建建筑本体与外环境、室内等综合系统协调,涉及建筑的资源、能源、风、光、声、水、材料等系统,结合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达到宜人、舒适的目标。

施工组织

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控制施工场地、功能组织,材料与设备管理、操作面的交通组织、施工安全与效率、场地修复与恢复。

行政、管理层面

物业管理

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建筑系统运行的高效节约管理标准、物业服务程序规范、物业监督管理规范。

使用与维护

制定绿色建筑使用的行为规范、绿色建筑维护的技术规范。

拆除与处理

制定建筑拆除的环境与安全规范,实现建筑拆除材料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再生循环利用规范及适用的技术意见、场地修复与恢复。

绿色建筑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个梦,但这个梦并不遥远,我国正在大步向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向迈进。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绿色建筑很有可能会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有绿色建筑的总和。2008年,我国的绿色建筑从零起步,截止2009年底已有56幢建筑取得了我国绿色建筑标识的认证,2010年计划完成对200-300栋大型建筑的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它可以综合性地解决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节约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环保和对外部环境影响的问题,解决人性化生活的问题,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上,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在绿色建筑发展上,我国要用十年时间走过国际上已走了三十年的路程,我国目前还缺乏绿色建筑的某些单项技术与系统设计。第二,不同气候区差别化的标准规范有待制定。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环境,全国范围起码可以划分成四个气候区。第三,绿色建筑设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四,不同地方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只经过了短短六年的时间,但在这六年间已经从建筑单体节能改造走向社区和基础设施的整体生态绿色;从追求绿色居住场所走向生态城市整体优化推进;从节能、绿色技术硬件的推广应用走向绿色生态社会新风尚的建立。我国的建筑不能一味追求奢侈、浪费和讲排场,在建筑设计上要恢复我国传统节俭的文化和自然的理念,能够取之有度,同时和谐相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城镇化、我国大建设阶段在世界的和平崛起和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的发展扮演了一个最最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为绿色建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拥有一个绿色中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米格尔.鲁亚诺-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吕晓惠 译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的演讲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0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 下一篇:浅析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