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创新技巧略谈

时间:2022-10-09 06:29:13

应试作文创新技巧略谈

“文贵新”,应试作文更是如此。应试作文因时间紧迫,字数限制等原因,不能作过多的思考。故此,在不长的篇幅中避免老生常谈,写出新意是应试作文的成功之道。那么应试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我想应从题材、立意、结构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题材上注重变换角度,不断翻新

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有人说“第三个把美丽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此言未免过激,却道出了“要出新意”的重要。面对一个写了旧题目,变换角度,可以使陈旧的素材变得新颖。

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大家简直写腻了。动笔无非是“深更半夜,两鬓斑白的老师还在伏案工作”,或者“大雨风滂沱的天气,老师踏着泥泞小道作家访,给学生补课”或者“我”在学校病了,老师慈母般地给我抓药,煎药,送来两个荷包蛋。这些题材,虽然能表现老师的崇高伟大,忘我奉献,可爱可敬,但张三李四都这样写,读起来味同嚼蜡,显得太平庸,太俗套了吗?

但有个同学却巧妙地变换角度,把这个旧题目写出了新意。他通过老师的眼睛,来表现主题――老师总是瞧着我,我有什么不妥吗?反复检查,都不是。心里想:要么老师冤枉人,要么他眼睛出了毛病,要么老师神经不正常――下课了,老师又派人来喊我,更使我怒:真是,无端地“盯我”一节课不说,还要找我麻烦吗?一进门,老师就说:“我上课看你脸色不好,准是病了。”“哎呀,是呀!是昨天感冒发烧,今天浑身没劲,自己不在意,想不出老师连这点也看出来了――”作者变换角度,抓住眼睛――心灵的窗户,采取欲扬先抑,步步设疑,结尾亮底的手法,同样反映一个常写的主题: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可贵品格。然而文章读来绝感觉不到陈腐平庸,只觉一般清新之气吹荡心田,令人格外舒畅。

二、立意上注重逆向思维,不断求新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拘于传统的题材或见解,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维探索,找出新的立意或见解来深刻反映主题,运用“逆向思维”常可“化腐朽为新奇”,让文章写出新意。

三、结构上处理好“起承转合”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缺乏波澜。应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情节曲折起伏,灵活变化,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议论文的结构中,“纵式”的变种“起承转合”式,同样适合于记叙文,特别是应试记叙文。

(一)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诗歌的开头讲究“高唱”、“苍莽”、“突兀”以求意境深远,摈弃平庸。记叙文的开头也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要紧扣题,恰当引篇。

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很多,如触景生情式、渲染烘托式、提挈全篇式、平中见奇式、引用点题式等等。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应根据实际的写作需要而定。例如,写回忆性记叙文,宜用触景生情式,由眼前的景象,触发内心的情感,引起对难忘过去的回忆。

(二)承。是指文章上下文的承接、联系。记叙文各部分之间必须气血贯通,脉络分明,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要安排好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而且要安排好段与段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所述时事件的内部条理性。

记叙文的承要自然、流畅。主题部分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为序组织成文;也可以按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纵横交叉”顺序组织成文;也可以自身的性质特点由主到次,由浅到深组织成文。写作中,要处理好过渡和照应,使上下文一脉相承,关照呼应。

为使文章有波澜、耐品读,承还需一定的技巧。如承接开头,可作些变化:开头紧促,承接不妨和缓;开头上扬,承接不妨下扬等等。以朱自清的《背景》为例,开头用简洁的笔墨尽抒思父之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第二段承开头,却并没有马上写背影,而是拓一开笔,从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写起,娓娓道来,极为舒缓,给读者较多的思维空间。

(三)转。主要是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事件,是记叙文最基本要素,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行文时既要注意它们的联系,处理好承;又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处理好转。具体看,记叙文的“转”涉及许多方面,如内容上的由现在到过去、由景到情、由物到人、由平到淡到深邃等等。不论哪一种转换或变更,都必须以中心为统帅,服从于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需要。

(四)合。指收束全文的结尾。记叙文写作既要写得开,更要收得拢,确保全文的完整、严谨。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极言结尾之重要。记叙文的结尾不仅要紧扣中心,注意全篇的整体性、一致性,而且语言上要加强锤炼,使其有较高的艺术性,引人遐思深想。

记叙文结尾的方式很多,如卒章显志式、画面重现式、展示未来式、蕴含哲理式、委婉含蓄式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要自然得体,与情节发展规律相吻合,受制于文章的主题。

当然,好文章别具一格,写出新意也只是好文章的一方面。要成功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应试作文,更需要努力打好基本功训练。

上一篇:鉴赏古代诗歌七个易忽视的要素 下一篇:三个聪明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