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略析

时间:2022-10-09 06:14:14

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略析

摘要:特色的凝炼和把握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难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建设国家特色专业过程中,只有紧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性质,牢牢把握“师范”性的培养方向,紧密结合服务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在全国众多的同类专业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38―0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开办的一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二百多所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概括起来看,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综合性大学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是师范类院校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是理工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院校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显然,不同类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式等,既有一些共同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综合性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专门工作人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打造国家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地区实际,形成和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在全国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脱颖而出。笔者以为,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应凸显三大特色,即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性质、“师范”性的培养方向、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色。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质在于搞清楚该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的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社会工作或其他工作等。但是无论如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体现本专业的性质和学科的基本要求。

2005年5月11日,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专业,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的性质要求。例如,《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明确规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六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二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三是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四是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六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省属师范大学的福建师范大学,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是:“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素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大学,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方向和特色。

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五十多年专业建设历史的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扎实、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好、知识广博、师范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强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具备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能力。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地方特色

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是什么?这是专业定位问题,也是专业建设的重大问题,又是追求专业特色的基础。国家实施“质量工程”,进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就是,要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如果社会不认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动力就无从谈起。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改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2年秋,广西将正式全面启动新课改。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受动性,这是由于其地域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我国民族地区多分布在边疆地带,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这无疑会影响相关课改实践的尝试,也影响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硬件更新。因此,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适度倾斜课改政策,也需要教育先进地区的帮助与合作。但是民族地区的教育群体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勇于超越,充分发挥主体性”。

民族地区复杂的地域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有的民族心理等,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如风俗、语言等对课程内容的影响,民族关系对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影响,民族心理对学生学习心态与目的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省区,现有十二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本身拥有自己灿烂的本土文化,其中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都能为当前新课程改革服务,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最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广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中学政治课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引领广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反映民族地区新课改的要求和特色。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从育人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实现新课程改革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教材,以满足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满足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不同于特点。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即质的优越性。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与专业建设的特色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本专业培养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在此前提下,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其培养要求是:“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企”。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这两所重点大学都不强调师范性,而是强调普适性。原因在于,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和“211”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传统和办学定位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目标和特色不在于培养师资。北京师范大学虽然是师范大学的老大哥,然而,它目前正在朝综合性大学努力,争取打造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逐步趋于强调学术型的综合性人才。而广西师范大学作为省属师范大学,主要承担着广西中学师资的培养任务,是广西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师范性”培养方向是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优势。

广西师范大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从1943年到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

在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有科学合理、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早在建校之初,第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杨东莼就指出,学校是为了适应广西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而创办的,是建设广西的柱石,主要培养乡村教师和新型知识青年。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新组建的广西师范学院以培养中学师资为目标定位。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后,学校坚持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九五”时期,学校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广西中等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要基地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十五”时期,学校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培养广西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2008年,学校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在总结七十多年办学实践和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和中长期总体目标――“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成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文化库和智力库,逐步建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因此,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建设国家特色专业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和形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品格,获得教师从业资格。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师范性。要根据中学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谋划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知识体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对接。其次,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自信地走向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最后,要将专业学习与职业意识培养相结合,开展职前职业意识教育,向学生灌输教师职业理念。总之,要从办学理念、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师生行为、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渗透以“师范”为中心的特质,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师范教育的鲜明特色。

上一篇:铁路行业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高职英语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