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

时间:2022-10-09 05:32:01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02-02

【摘要】 目的 分析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 随机选择来自本院的9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有6个标本为良性前列腺组织,3个标本为前列腺癌。结论 因为所选择的穿刺标本并不能完全的反应该患者的病变情况,所以还应慎重考虑非癌病变的标本,以免误诊或漏诊;若标本诊断为前列腺癌,应注意其组织结构,还应密切观察细胞核的形态。笔者结合Gleason分级标准和WHO分级标准,制定较为完善且实用的前列腺癌的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评分,使诊断结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 病理学特点;穿刺活检 ;分级标准

这些年来,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在B超的辅助下,其诊断真确率更加精确。但是所取标本只是病变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的反应该患者的病情,这就对诊断增加了一些困难。所以,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随机选择9个于2011年12月~2012年3月来自本院送检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

二、 方法 活检标本都用福尔马林进行定好,并进行必要的脱水处置,用石蜡进行封闭,用H.E进行染色。所有切片均由2位病理医师进行检查,并作出诊断。根据其他资料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根据Gleason分级标准[1]与WHO分级标准[2]对病变评分。Gleason分级标准可分为五级,一级为一分,每一增加一级增加一分。

Gleason 一级:癌灶结构较单一,边界较清晰;

Gleason 二级:癌灶腺体结构较为单一,但结节边缘有些分散;

G1eason三级:腺体形状与机构有改变,表面欠规则,但未见坏死、润不等表现;

G1eason四级:腺体形状与结构呈条索装及碎片状等明显改变,边缘有明显的浸润现象;

Gleason 五级:腺体机构实变,中央部分可伴坏死,呈针尖状或碎片状改变。

WHO分级标准分为三级,病变的级别即为评分。

一级:细胞核形态结构未见明显改变,但可伴有轻度间变,有时可见核仁;

二级:在低倍镜下可见较多数量的核仁;

三级:可见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体积不等,染色质较深,细胞核可表现为空泡状,其体积可达正常细胞核的4倍,可伴有核分裂甚或细胞核病理性分裂现象。

笔者制定的评分标准为:Gleason标准及WHO标准评分和即为前列腺癌的评分。高分化癌的评分为2~4分,中分化癌的评分为5~6分,低分化癌的评分为7~8分。

三、 结果

(一) 临床资料 在所研究的9个标本,有6个标本为良性病变,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18.6岁;有3个标本为前列腺癌,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8±8.6岁。大多数病人伴有尿急、尿潴留、尿频等表现。

(二) 病理学检查

1. 穿刺所得标本长度可为5mm~23mm,直径约为1mm,颜色为灰白色或灰黄色。

2. 有6个标本为良性前列腺组织,所占比例为66.7%。通过观察前列腺组织可伴纤维、平滑肌或腺体增殖;或可伴有较大的腺体,但其基底膜可未见损伤;或可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 有3个标本为前列腺癌,所占比例为33.3%。其中1个标本为高分化腺癌,1个标本为中分化腺癌,1个标本为低分化腺癌。

讨论

大部分资料只对良性病变进行讨论,但笔者认为Epstein等学者[3]的观点较为正确,因为穿刺标本只是局部病变部分,而不能客观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因此就不能简单的把非特异性或非前列腺癌变等病变称为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主要表现为较多的小腺体增生,腺体较为稠密,大小不等,其间可伴有正常腺体组织,这样就难以与小细胞性前列腺癌相鉴别。二者之间的鉴别依据为:可根据细胞异型性与CK34βEl2的染色来相区别[4]。因此单纯的依据病理诊断来确诊患者病变情况是不正确的。

Gleason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组织结构来进行评分,而WHO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细胞核的异型性来进行评分。笔者结合Gleason分级标准和WHO分级标准两者的优点制成较为完善的前列腺癌分级评分标准。这样就避免任何一个标准的缺陷。通过新的评分标准对活检标本进行评分,这样更能全面的反应患者的实际病变情况,使得评分标准更加完善实用,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Mostofi FK, et a1. Histologic typing of prostate tumors.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general international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of tumor,2002;NO.22

[2] 朱延军.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医学.2002;9(2):191

[3] Bastwick DG,et a1.Predictive factors in prostate cancer currentconcepts from the 1999 co1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onference on solid tumor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he 1999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prostatecancer. Semin Urol Oncol, 1999; 17(4):222

[4] 谷永红,等.前列腺穿刺活检380例病理诊断.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1):32

上一篇: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下一篇:对中心供应室集中式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