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时间:2022-09-23 08:48:55

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1-01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指出常见的儿科输液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方法:提出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旨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工作质量。结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完善日常护理工作。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院日常防范各种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则是其中最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是治疗儿童病症的主要手段,见效快,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

1 、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点及我院相关概况

所谓风险管理,即对患者、工作人员、控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较强的特殊性、复杂性,具有环节多、周转快、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新药种类繁多等特点,护理风险系数较高,稍有不慎就可引发护患纠纷。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损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发展。

以我院为例,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发现,此期间共接待输液患儿6414例,其中 2岁以下婴幼儿有4426例,占 69%。高峰期每日患儿输液量达102例,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占72%。发生护理差错2例,约占 0.03%;护理投诉 1 例,约占0.015%;药物反应4例,约占0.06%。

2、 常见的儿科输液室风险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患儿方面 医护人员为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处于成长发育好动时期的儿童,动作无规律,易出现针尖移位或自行拔针等现象,导致二次穿刺;患儿因肥胖、皮肤色泽深、表浅静脉不显露以及高热、腹泻、呕吐、等疾病的影响,导致血管充盈度不够,给穿刺带来困难;部分患儿出现吵闹等现象,家长带着小孩到输液观察室外游走,药物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容易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物污染等无形的风险。

2.2 家长方面 患儿在整个就诊过程中,输液室是最后的环节。经历了一系列就诊程序(挂号、候诊、缴费、取药等)的家长,感到身心疲惫,特别是巧遇输液高峰时段,家长就更不耐烦,时常急切地督促护士,造成护士紧张,未能及时查对处方、输液卡及检查药品质量,容易引起用药错误;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疏于对小孩的管理和看护,小孩在座椅游玩好动之时造成针管脱落或移位;缺乏等待耐性的家长,不顾及小孩输液的安危,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由此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

2.3 护士方面 1] 儿科输液环境喧闹, 工作量大, 护士情绪易急躁, 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常因穿刺未成功, 护士对家长的耐心解释和安抚做得不够而引发纠纷[2]。

2]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仍未加强,查对制度履行不到位。中文名字存在音同字不同或同名同音等巧合,语言交流又存在普通话与地方口音的差异。有时在护士呼唤姓名时家长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误答, 护士确认名字不够细心, 造成用错药物。

2.4 环境方面 门诊留观病人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往往有多个陪护,使本来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又加之患儿病情复杂多样,传染病较多,易发生交叉感染。

3、 儿科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要点

3.1 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技能和沟通技巧 对待患儿和对待成人在方式上显然是不同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护人员,要将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和儿科专业知识有机

地结合起来,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为患儿解除痛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技巧,变被动为主动,将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护士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注意礼仪修养,做到形象稳定,态度热情,解释耐心,宣教到位。

3.2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人性化管理 在患儿及其家长到达儿科输液室之后,履行告知义务、医护人员要教育患儿及家属自觉的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善待每一个患儿,善待每一位陪同的家长,并告知家长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注意不要让患儿的手抓挠穿刺处;来回走动时要注意“莫菲氏”滴管不可倒转,以免空气进入等注意事项,做到人人对患儿负责。

3.3 医、护、药三方合作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创新模式 我国某些医院的学者提出了医、护、药三方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深究。三方合作与配合最重要的一关是护理人员的把关过程, 这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与用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医生的重点在于根据病情,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药剂人员则严把药品关, 配方过程认真、仔细,避免发错药、发少药、多发药等现象, 以确保儿科药物治疗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 认真履行查对工作;养成使用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强化药物不良反应( ADR ) 处理的规范管理方法, 细化 ADR处理流程[4];强化护士对ADR 处理的应急能力训练。

3.4 医院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可视化管理措施 可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同样值得重视,例如,在输液室内壁的墙上可增加一些直观的可视化元素,如家长告知语及注意事项等。还可将小朋友自己画的作品展览在墙上,有助于提升输液室温馨的氛围,让患儿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而忽视病痛感的快乐环境中。有些医院大胆的创新,规定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穿着卡通头像的统一特制工作服或佩戴诸如大白兔耳朵等统一卡通饰物等,这些举措都值得每一个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借鉴。

4 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强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制定有效可行、避免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差错和纠纷,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优质、值得信赖的护理服务,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尊重幼小的生命,未来的栋梁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麦伟娟.门诊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之家,2009,249-252

[2] 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3] 杨学莉.危机管理在综合医院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53-3054.

[4] 李玉肖.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规范化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2A):65-66.

上一篇:基层医院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对策探讨 下一篇: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