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9 04:44:21

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供给。我们只有重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认识到基层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基层环境的监测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不足表现;对策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发展带给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例如,近期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给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很多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受发展条件等的限制,环境监测分析的能力还不是很高,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环境监测分析基本要求

1.1 确保目的性与完整性

环境监测分析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完整性。前者指的是应依据环境管理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工作;后者指所测定的周期和种类必须满足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确保精密性与准确性

环境污染物成分一般都较为复杂,很多成分都不十分稳定,危害性物质的含量一般都不高,这就使得监测分析工作很难达到高度准确。同时,监测点环境、仪器精密度、监测方法、药品纯度、监测点选择等,也会影响监测分析准确度,因此,必须保证环境监测分析准确性。另外,分析误差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才能使得结果更为可靠,所以,保持监测分析的准确性, 也是非常重要的。

1.3 确保代表性与及时性

污染物扩散具有不稳定性和扩散性,因此,监测分析工作必须及时,才能确保所获得的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另外,污染物容易因水或大气的运动而产生扩散,在不同的位置和时间进行监测时,其结果是不同的, 这就对监测工作的及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不足的表现

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弱、二是自动检测设备严重不足;三是人员素质不过关;四是应急能力不足。

2.1 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弱

基层监测站本身经常是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这样一种工作机制对于突发性事故的处理显然是存在问题的。突发事故发生后要求马上确定污染物种类、扩散方向以及污染程度等指标,可是目前这样的机制显然达不到要求。

2.2 自动监测设备严重不足

基层环境监测站由于自身实力所限,自动监测设备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化工、石化、市政生活等都是通过自动监测设备来实现有效监控的。可是由于自动监测设备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因而监测分析能力也将大打折扣。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2.3 人员素质不过关

当前人员素质不过关是导致分析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人员是决定性因素。人员素质不过关最终会导致分析能力下降。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具有专业能力。考察当前环境监测站的现状,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2.4 数据处理力不足

数据处理能力是环境监测分析能力的重要表现,当前基层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虽然不断收集,但是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却很难满足日益增加的各种数据。数据处理速度慢、效果差是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3.提升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

当前国家对于环境监测还没有专门全面规范的技术标准规范。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技术必须要借鉴国际标准,努力提升自身环境监测技术,达到一定标准与规范,最终建立起统一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要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3.2 加强资金投入,购进先进设备

环境监测设备是分析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要多方筹集资金,政府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资金投入,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购进先进专业的监测设备,要大胆运用新型设备。新型技术、新式方法来加强环境监测,这是提升环境监测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3 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但目前基层监测站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现象还较严重,部分站仍存在着人员平均教育水平低、部分人员专业不对口等现象,缺乏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导致人手不足、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各基层环境监测站应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需从两方面努力:(1)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政治教育,使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从而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2)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更新,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鉴于环境监测业务比较繁杂,监测人员需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面授、实践、竞赛等各种形式组织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只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氛围,才能使个人和整体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监测人员对多项业务熟悉后,工作效率才能大大提高,才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监测任务。基层环境监测站应把好进人关、把好素质关,引进高等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锻炼环境,优化人员配置,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定岗位、定任务、定职责,使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从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环境监测队伍。

3.4 强化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监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在监测数据上,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应涉及监测的各个环节,要求对从布点、采样、分析到取得数据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还应覆盖样品检测、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设施与环境等全部质量控制要求,体现全程序质量管理的思想。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应用于实践并与监测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与时俱进地指导监测工作。(1)基层站领导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只有领导给予支持,才能带动全员参与,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开展工作,自觉地按规定执行;(2)明确人员职责,各级管理负责人按照相应的程序文件各行其责,做到有章可循、职责分明、管理有序;(3)加强质量体系的审核工作,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适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适应性作出评价,重视不符合项的及时整改和有效监督,及时修正和补充,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保证其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持续有效运作。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需要从基层环境监测抓起, 做好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只要基层监测工作扎实有效,我们的环保事业将会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也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焱,黄志伟.基层环境监测能力效率的思考和建议[J].环境科技,2009(03). [2]李丽丽.论如何做好环境质量检测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

上一篇:关于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分析 下一篇: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