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角度看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9 03:41:52

从互文性角度看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

摘要:互文性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其与商务英语翻译结合,从互文性角度,分析探讨阅读在语言水平、文化知识、语篇形式、译者主体性四个层面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互文性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商务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44-03

一、引言

互文性理论自形成至被提出以来,以其独特的应用性而广受学界关注,并被频繁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中。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翻译的学者也对互文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为语言学乃至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互文现象,阐明互文性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互文性阅读,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互文性理论概述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指性。早在1969年,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Kristeva在《符号学》一书中就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她认为“ever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osaic of citations,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1](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既然互文性是“一个特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2],那么,任何一个文本的意义都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读者(译者)可以积极参与文学本身的活动和生产,并通过发现文本意义的新组合而重写文本。对于任何文本的解读都不能脱离其他文本而独立存在。

文本在互文性理论中,不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语言文本,还包含了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广义意义上的文本。

三、互文性与翻译

1.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翻译是基于原文的创造,兼具一般文本的创造共性与自身的个性。可以说,译文与原文本身就存在一种互文关系。学者秦文华认为“翻译实践的过程不仅包含着语言之间、文本之间、意义之间的转换,而且诸多原文和诸多译文还在更广阔的时空进行着互相补充、互相指涉,从而创造出比单纯的翻版或是复制更为丰富的意义,翻译理论的建构也不例外……众多的文学文本、翻译作品、批评论著,似乎构成了一个巴特所说的万花筒,随着不同的摇曳,形成斑驳杂糅的所谓‘互文性景观’。”[3]

2.互文性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涉及新闻、商贸、法律、金融、科技、医学、旅游等诸多领域,学者方梦之[4]根据Holms对翻译研究的分类将其归为应用研究。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展。吴钟明、邱进[5]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王璐[6]结合翻译过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指导意义;郑琳[7]则分析了企业涉外经济活动中商务英语的互文性翻译。

四、从互文性角度看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

对语篇的正确理解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门专业性的行业英语,商务英语在用词、词义、句法、文体,甚至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外,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才能在准确理解源语的基础上,用具有译语特定文化的“行话”准确清晰地表达商务语境中的词汇意义,实现有效的沟通。

根据美国语言家Krashen[8]提出的输入理论,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和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在对商务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理解的前提即是商务语篇信息的输入,而表达即是对原语篇重构后的输出。由于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那么,一个文本的理解就必须通过其他互文本来理解。换言之,翻译前进行的互文性阅读,即翻译前的信息输入,是帮助理解文本的手段和方法。基于对文本理解之上的意义重构和再创造是结果和目的,即翻译中的信息输出。因此,笔者将从语言水平(词汇、语义和句法)、文化知识(语篇类型和修辞)、语篇形式、译者主体性四个层面来探讨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作用。

1.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英汉语言水平。译者的语言水平在翻译这一互文活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影响着作品意义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穿梭在作者和译语、读者之间,借助于两种语言编码的转换,与他们进行着跨时空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对文本意义的正确解构和重构。商务英语通常指工作和职场环境中所使用的英语,所以其词汇、句型等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商务文本的翻译就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用词专业,词句简明,商务文体正式严肃,格式规范。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照搬词典之意显然行不通。此时,如果学习者拥有大量的专业词汇、丰富的语法知识,那么他就能对文章整体或局部进行准确地解码。

既然任何文本都相互指涉,相互联系,都是互文本,那么,互文语篇的作用此时就不可小觑。高度语境化的原语、译语文本输入不仅提供了对应的词句,更重要的是,这些词在语篇中都是带语境的,只要语境合适,完全可以直接借用。

如雇佣合同中“鉴于甲方愿聘请乙方,乙方同意应聘为甲方在北京的工程师,双方协议如下”一句的翻译。对一般英语学习者而言,乍一看,该句中“甲方愿聘请乙方,乙方同意应聘”甚是嗦,在翻译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呢?然而,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购货合同是他们常见的文本,那么,“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Seller,whereby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and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the under-mentioned commodity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兹经买卖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由买方购进,卖方售出以下商品)一句就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注意到其中下划线部分恰恰表达了合同双方的意愿,那么,上述雇佣合同中的句子就不难翻译了,完全可以直接套用,将其译为“Whereas Party A is willing to employ Party B and Party B agrees to do as Party A’s engineer in Beijing,it is hereby agreed as follows.”,不仅正确清晰,而且规范严谨,体现了商务语篇的特色。同时,商务口译文本和商务笔译文本更是关系紧密的互文,因此,商务文本的口译更可以从其笔译文本中适当地借取,如商务谈判活动中有关价格、装运、保险等条款的商洽口译,均可从商务合同、商务信函的表达中借用。

因此说,互文性阅读在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可以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领会文章内容,又可以让他们在联系的互文本中,即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含义,同时,准确、清楚地理解词汇的用法和搭配,增强了其对商务语篇中句子结构的敏感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入,以便其准确快捷地输出原语文本信息,实现某种商务目的。

2.互文性阅读有助于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储备,利于其互文意识的培养。程锡麟指出,根据互文性理论,“一切语境,无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学的、历史的、或神学的,都变成了互文本”。[9]而商务英语又不同于普通英语,它与职场中的商务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在看到一个商务文本时,译者大脑中先前所存储的文化惯例、社会习俗、宗教价值观等相关的知识图式(schemata)会被激活,以帮助其对该文本进行解读。一旦存储库中没有相对应的知识,文本理解就变得相当困难,所以,学习者图式知识越丰富,对文本的联想和理解就越准确。简言之,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是商务翻译的必备条件。

语篇阅读本身不单单是一个语言规则操练的过程,更是一个语料素材积累的过程,因为构成语篇的句子不仅包含了发音规则、语法内容,还能表明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信息。读的东西多了,输入头脑中的材料丰富了,个人的语料库就慢慢建立并逐渐强大起来,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在对译文进行互文重构时随意提取,挥洒自如地进行语言输出了。

如跨文化的商务广告语篇,就要力争尽快激活受众记忆存储中熟悉的文本和相关文化知识,并引起联想和共鸣,以达到广告语篇的商务功能。下面笔者以一家旅馆的广告语来举例说明。“East or west,Mengdi is best!”是对习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的仿拟,令人看到Mengdi就联想到home,暗示了该旅馆给人家一般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吸引力。但是,如果译者看到该广告语,大脑对该习语反应是空白的,没有任何影像,他在译时就不大可能会突出“家”的感觉,那么,本广告语篇的商务功能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译者熟悉该英文习语,他即刻就会想到汉语里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谚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然而,在翻译时,如果译者简单套用将其译为“金窝银窝,不如梦迪的窝”,虽读者可以理解,但语言过于通俗,丧失了广告的美感。而如果借用英语中的“home”加上汉语的表达形式,将其译为“千家万家,不如梦迪一家”,则不仅同时调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关的背景文化,而且突出表达了旅馆给人的宾至如归的感觉,实在是精彩之极。

因此,无论原语还是译语的互文性阅读,都是对学习者双语文化熟稔性的培养,都有助于其加深对翻译对象互文本的理解与感知,在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即互文本与原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有助于其重构原文本的意义,构建译语读者的深层次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产生深层共鸣。

3.互文性阅读有助于学习者适应两种语言中互文语篇的结构。不同类型的商务语篇因其具有特定群体的话语模式和意识形态,语篇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译者在对译文进行互文重构时,绝不能生搬硬套原语文本的篇章结构,而要充分考虑文本内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目的语的语篇形式,最终以译语读者熟悉的组织结构来安排内容。否则,读者可能无法欣赏原作品的价值,甚至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产品说明书,从语篇类型上看,属于“信息+鼓动类”,除了有说明语篇的介绍功能外,兼具广告语篇的宣传功能。化妆品说明书在汉语中由品名、现存问题描述、公司背景、产品成分功效、注意事项、联系方式等依次组成一个语篇,介绍详尽,篇幅较长。而英语说明书中则省略现存问题描述和公司背景介绍两部分,篇幅较短,几行字便结束全文。例如,霸王洗发露的汉语说明书中,“头发干枯或烫染令发质受损,头发变得毛燥打结、脆弱分叉。”详尽地描述了现存问题,而英语中却只字未提。当然,这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营销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密切相连。如若翻译时译者没有注意到这一语篇结构方面的差异,一字不漏地将其译为英语,势必会令译语读者有嗦的感觉,更不用奢望其实现其预期的商务交际功能。

多种多样的语篇类型的互文性阅读恰恰不仅使学习者意识到语篇类型的多样性,了解不同语篇的类型特征,熟悉不同语篇的组织结构模式,而且培养了他们两种语言中语篇类型的匹配和协调意识,而这种意识对地道地翻译商务语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互文性阅读有助于学习者发挥译者主体性。根据互文性理论,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之间也形成互文。那么,在翻译实践中,既有调动互文性的阅读过程,又有产生互文性的输出结果。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恰恰体现在对原语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两个方面。译者知识储备和想象力越丰富,作品鉴赏力越强,其越有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

互文性阅读使译者积极主动地从自身积累的知识宝库中调动各种文本、文学传统,汲取灵感,然后结合自己在大自然和社会的经历,筛选整合新老信息,最后将之纳入自己的记忆体系中,为译者后期产出能够激活译语读者文化心理结构的译好充分的准备。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本的生成,经历了从原语符号的意义生成到译语文本的重构再创。也就是译者在吸收原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识,整合新的信息,以完成对原语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往往在此阶段中,译者丰富的跨文化互文性知识储备使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译语文本在忠实原文,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大力展现译语的语言文化魅力。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译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然受到文本、社会、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而,译者在理解和再创造阶段都要把握好度,绝不能无节制地任意发挥,避免过度的阐释与改写。

五、如何有效地进行互文性阅读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根据不同的翻译情景,选择合适的互文语篇进行阅读。首先,所选的东西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其次,由于翻译实践活动往往受到语言及非语言众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在进行互文性阅读时,译者也要考虑到具体翻译任务的要求、目的等,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互文语篇来阅读。语篇类型、语篇语种、句型复杂性、篇幅长短等都要适合“i+1”的语言输入原则,才能保持学习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实现有效的信息输入和处理,不断在头脑中建立起更多的互文内容。总之,应当在阅读时更多地感到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根据不同的翻译需要和互文语篇关联性的强弱,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实现对不同语篇的有效阅读。某些互文语篇需要学习者进行精读细读,并从语言使用、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去深入地挖掘,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对某些语篇,学习者也许只需要对某一部分进行略读或速读,获取需要的信息即可。不同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选用将大大提高学习者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互文意识。

3.要多练习勤运用。学习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学习者互文知识的储备同样需要各种形式的输出。已有知识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和应用,才能由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固化其与更多语篇的联系,形成更大的图式网络,构筑更广泛意义上的互文基础,同时提升学习者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

六、结语

笔者将互文性理论和商务英语翻译这一互文活动相结合,把互文性阅读引入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丰富并发展了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对商务英语翻译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学习中,学习者要善于利用互文性阅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互文性阅读,建立互文意识,积淀互文知识,形成互文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时不断激活头脑中的互文符号,产生互文联想,在相互碰撞和交融中,产出最佳的翻译文本。

参考文献:

[1]Hatim,B.& I.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London & New York:Longman,1990:120-137.

[2]Gerald,P.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rev.ed.),Lincoln,Ne.[J].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3:72.

[3]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外国语,2002,(02):53-58.

[4]方梦之.译学辞典[K].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吴钟明,邱进.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4,(02).

[6]王璐.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

[7]郑琳.企业涉外经济活动中商务英语的互文性翻译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8]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62-73.,

[9]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01).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SKL-2013-1334)。

作者简介:范亚军(1983-),女,河南郑州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语言文学。

上一篇:农村高中留守“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下一篇: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评价